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如火如荼进行当中。成都大运会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首个以开放形式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综合赛事,其赛事之精彩、设施之高质量、服务之高标准更显体育强国建设的成绩。
体育强国建设涉及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多个方面,税收作为经济杠杆,在各方面均可发挥支持作用。目前,已有一系列体育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未来,既要将现行政策落实落细,也要有针对性地适当加大对重点体育领域的税收扶持力度,更好发挥税收对体育强国建设的支持作用。
体育企业、社会组织及从业人员等可享受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可归纳为三类:
一类是专门针对体育领域的特惠型税收优惠政策。这类税收优惠旨在促进公益性事业发展,体现为对体育产业中公益性较强的部分提供支持。群众体育方面,企业拥有并运营管理的大型体育场馆,其用于体育活动的场馆和土地,按运营主体类型可免征或减半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捐赠,在计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规定扣除。上述政策通过降低场馆运营成本和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竞技体育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单位及组织颁发的体育方面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上述政策通过激励体育健儿夺取奖牌、争获荣誉,促进了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产业方面,组织举办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等体育服务从属生活服务业,按照6%税率缴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增值税。体育产业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体育需求,将市场机制引入体育事业的外在形式,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双重属性,前者侧重满足人民基本健身需求,后者侧重提高体育服务供给水平,6%和3%的两档税率设计体现了对体育产业双重属性的考量。体育国际交流方面,在境外提供的体育服务免征增值税。体育彩票方面,个人购买体育彩票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政策起到了促进体彩销售、增加体育事业建设资金的作用。
一类是普惠型的税收政策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结合体育领域发展特点,该领域适用的普惠型政策主要集中在社会公益事业、研发创新和小微企业三个领域。一是鉴于体育领域的公益性较为突出,该领域可享受一系列旨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例如,提供体育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经认定符合条件者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免税;企业或个人向体育事业的捐赠,符合条件者可按照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二是建立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的核心在于创新,无论是体育服务优化升级,还是体育融合产业的加速发展,均对体育设备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研发方面,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体育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允许税前加计扣除;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软件产品享受增值税超税负即征即退政策。三是我国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体育小微企业蓬勃发展,这些企业可享受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此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
一类是针对其他领域的特惠型税收优惠政策。伴随着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的兴起,体育产业发展乘上融合产业东风,可享受针对其他领域的特惠型政策。目前,体育与文化、旅游、养老等领域加速融合发展,这些领域均有丰富的特惠型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国内原创体育题材动漫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目前,动漫企业经认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笔者认为,在未来更好发挥税收对体育强国的支持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强化落实各类体育主体适用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体育税收政策较为分散,应针对体育企业和组织的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主动提供纳税辅导,落实落细各类体育主体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完善对全民健身的税收支持政策。一是考虑将体育消费支出纳入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范围,支持群众运动习惯养成。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强身健体,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医疗负担,也是体育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体育消费支出尚不在个人所得税扣除范围内,未来或可考虑涵盖。二是考虑适时对体育产业超高收入群体征收专门的高额税收,拓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随着竞技体育中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引入,参照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历程,体育运动员收入可能会不断提升。除个人所得税外,部分国家针对高额工资运动员设置了专门税收。例如,美国职业体育联盟对总薪资超过一定门槛的球队征收奢侈税,用以补贴球员收入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发展。未来可借鉴这一经验,在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同时,实现为体育公共服务融资的目的,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
聚焦难点,加大对体育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一是考虑对体育服务业延续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健身休闲业在固定资产方面投入大,且前期投入较多、回报期较长、设备损耗较大,可在政策方面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对场地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二是考虑对体育企业宣传支出,加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力度,鼓励体育企业增加宣传投入,多元化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习惯养成。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