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财税政策:满足人民对体育活动多元化需求

2023年08月02日 版次:08        作者:李建军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在各项体育赛事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体育强国的建设不仅体现在赛事中,更需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齐头并进、全面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体育场地数达422.68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2米,为全民健身活动、青少年体育和竞技体育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税收作为重要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调节政策工具,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税收在支持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税收为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如财政对城市或社区体育设施、校园体育设施、竞技体育项目、群众性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等的资金支持。二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激励体育事业发展。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有一系列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例如,符合条件的从事现代体育服务支撑技术的企业,可申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非营利体育社会组织取得的捐赠收入、会费收入等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和个人通过县以上政府部门、公益性社会组织对体育事业的捐赠支出,可以按规定标准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对个人取得省级以上等单位颁发的体育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土地,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于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还给予专项税收优惠政策等。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于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和高质量需求日益显现。未来,在推动建设体育强国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税制,更好发挥税收对体育事业的支持作用。一是对于企业或单位利用其所有或租用的体育场所,为居民提供体育锻炼服务取得的收入,可考虑采取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二是落实减税降费惠企利民政策,进一步优化捐赠税前扣除制度。对于包括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在内的经营主体,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的税收优惠政策等,适时将阶段性减免政策改为长期性减免优惠,以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发挥政策支持效应。完善企业和个人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制度,对企业和个人向公益体育事业的捐赠,提高年度税前扣除标准,以提高企业和个人捐赠支持公共体育事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财税资金对公共体育事业的投入,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并在城乡和社区合理布局,健全体育设施维保机制、保障维护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体育设施的可及性,助推全民体育事业发展。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