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逐梦 奋楫前行

2023年08月07日 版次:06        作者:口述:张亚歌 整理:徐王健 永轩

杭州亚运会即将开幕,即便在协办城市宁波,我也能感受到日渐浓厚的亚运氛围。作为国家赛艇队曾经的一名运动员,我报名参加了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每当我看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倒计时数字牌,运动生涯中奋楫前行的场景,就会再度让我热血沸腾。

结缘赛艇 圆梦奥运

1985年,我出生在河南省方城县,15岁时身高已经接近1.8米。2000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街上被平顶山水上运动中心的教练“发现”,不久就进入运动中心开始练习赛艇。2003年,在南阳市一次比赛中,我表现优异,恰逢海军水上运动大队到各省市挑选运动员,我成功入选,于是来到宁波训练基地进行专业训练,人生轨迹由此改变。

刚进专业队时,我对什么都很好奇,但是很快发现,运动员的训练生活非常苦,也很单调,日复一日训练备赛,对体能和心理素质都要求很高。但是,训练生活也塑造了我肯吃苦、不认输的性格,全力以赴对待每一场比赛。

奥运会是世界顶级比赛,走上奥运赛场、争取获得佳绩,是运动员努力训练的目标。为了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在家门口为祖国争得荣誉,我铆足了劲头训练和比赛。

2006年10月,我与队友获得赛艇双人单桨2000米全国锦标赛第二名,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选拔资格。2007年6月,在赛艇世界杯荷兰分站赛这一关键比赛中,我和队友夺得女子双人单桨2000米冠军。因此,我顺利拿到了北京奥运会赛艇双人单桨项目的“入场券”。

可是,在2008年4月的一次训练中,我的膝关节意外受伤,无奈与北京奥运会失之交臂,但这没有浇灭我的热情。

时隔4年,我再次获得圆梦奥运的机会。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初期,我只是替补队员,陪着正式参赛队员到各地训练,不过我始终以正式参赛队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次上艇都毫不懈怠,拼尽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凭借稳定的状态和优异的成绩,在伦敦奥运会赛前3个月,终于从替补运动员成为正式参赛选手。最终,我和队友获得伦敦奥运会女子赛艇双人单桨2000米第7名,这也是伦敦奥运会中国队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伦敦奥运会结束后,我回到了海军水上运动大队,2013年9月参加完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我就正式退役了。此后,我担任海军水上运动大队女子赛艇队主教练,两年时间里,我带领队员在全国赛艇锦标赛中取得双人双桨第2名、单人双桨第3名的好成绩。

体育精神 终身受益

2016年底,我从部队转业到宁波市海曙区地税局,做离退休老干部工作。让我没想到的是,沟通成为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挑战。

宁波本地老干部习惯用方言交流,而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听和说宁波方言都很困难,更别提为老干部们服务了。为了消除这个障碍,我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抓住各种机会学习宁波方言,在和同事沟通时,经常请他们帮我纠正方言发音,通过几年的勤学苦练,我不仅可以听懂很多,而且还可以讲出不少地道的宁波方言,从此,我和老干部们的交流顺畅多了。

2018年,海曙区国税局与地税局合并后,我管理和服务的离退休老干部数量从原来的40多人变成100多人,工作压力更大了。我没有退缩,拿出以往训练时的精神和拼劲,积极向领导、同事了解老干部情况,到市局老干部处学习管理和服务经验,向兄弟单位虚心请教工作方法,并把学到的经验方法融入我的工作中。

为了把工作做细,我认真梳理100多名老干部的基本信息,通过一张张照片熟记老干部的名字、样貌,仔细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开展老干部活动时,我总能第一时间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还能陪他们聊一聊往事,不少老干部也因为这些细节感受到了我的用心,不知不觉间就拉近了互相之间的距离。

有位90多岁的老干部最让我牵挂,他和老伴都行动不便,家中还有重病的女儿需要照料,生活非常不易。每次单位组织老干部慰问活动,我不仅给他送去生活用品,还尽量挤出时间陪他聊天,帮他做些家务,让他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这位老干部说,我就像个“小太阳”,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一缕温暖的阳光。

运动员生涯塑造了我积极阳光的性格,我将继续努力,用阳光般的热情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当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海曙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