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对于滨海港口城市、外贸万亿之城宁波而言,RCEP成员国已经成为其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1月—7月,宁波市对RCEP成员国出口额908亿元,占外贸出口总量的20%。在关税减让、原产地规则、投资便利化等RCEP政策红利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宁波外贸企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成绩单背后,宁波税务部门的不懈努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揽子举措支持“走出去”
RCEP的全面实施,为宁波企业投资东南亚注入了更多活力。
“我们公司的镍矿贸易和海运量占到全国进口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海外业务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宾等RCEP成员国。”宁波力勤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建勇介绍。
自2021年以来,力勤资源和印尼合作伙伴在太平洋小岛上投资了约20亿美元建设镍钴冶炼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税务部门得知我们有印尼投资项目后,给我们发来《力勤资源涉外税收应对专题方案》,并上门给我们系统辅导,比如境外投资风险怎么应对、双边税收协定待遇如何享受、对外支付备案怎么办理……都讲得清清楚楚,为我们扫清国际税收相关的政策盲区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蔡建勇对税务部门的服务表示肯定。
位于宁波北仑的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服装生产企业,每24小时就有150万件服装、600吨面料从生产线上下线。“我们早在2005年就赴柬埔寨投资建厂,目前已累计投入约4.2亿元,去年公司在柬埔寨的产值约15亿元。”申洲集团财务负责人於旭峰表示,柬埔寨成为RCEP首批生效的国家后,这场跨国合作有了更大的空间。
“除了柬埔寨之外,我们还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越南等其他RCEP成员国保持经常性的贸易往来。”於旭峰表示,近年来,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为公司的扩大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数据显示,2022年,申洲国际累计享受出口退税约4.8亿元,增量留抵退税约3.07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约4000万元。
为当好“走出去”企业的后盾,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认真做好国际税收调查研究工作,由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李立峰带队,携国际税收部门,走进15家宁波大型“走出去”企业,就“双支柱”影响、境外税收抵免、协定待遇享受等企业关心的一揽子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打通跨境税收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让企业充分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宁波市税务局推出“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业务全流程网上办服务。自RCEP生效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宁波税务部门已开具384份“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同时,该局定向选拔英语、日语、韩语等外语人才,累计已为700余家企业开展RCEP跨境税收政策宣讲。
注重智能化便利化服务“引进来”
RCEP共有15个成员国,各方诉求不同,如何紧跟各成员国经营主体的需求,创新国际税收服务机制,为“引进来”企业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便利化的国际税收服务,是摆在税务部门面前的一张考卷。对此,宁波税务部门这样作答。
“在国外就能完成登记、申报和缴税,并且整个过程都有智能引导,非常方便。”境外企业大渊渔具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在悉尼通过宁波市电子税务局成功办理了股权转让涉税业务,并缴纳了企业所得税30万元、印花税2000余元。
“以前,非居民企业办理跨境涉税业务需要入境或委托代理人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纳税申报,还需先汇款至国内银行账户中转才能缴税,费时费力。”宁波市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处长钱正平告诉记者,“现在,非居民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在‘非居民跨境办税’场景即可全流程快速办理相关业务,并通过境外账户直接扣款缴税。”
据悉,宁波税务部门通过“邮箱注册+证件上传+人工核对”方式,帮助非居民企业完成境内“实名认证”,并赋予全国唯一的身份码。非居民企业线上完成电子税务局注册和信息采集后,即可凭身份码登录全国36个省市的电子税务局,办理申报缴税等涉税事项,实现“一地注册赋码,全国互认通行”。
宁波税务部门还积极落实好境外投资者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2022年以来,已为涉及35家外商投资企业的38亿元股息办理了递延纳税,税款达4.3亿元。“作为韩资企业,5年来,我们累计分红近20亿元,其中14.88亿元用于平板显示屏核心材料项目的投资扩产,递延缴纳的1亿多元税款全部用于研发。”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波表示。
此外,为了让“引进来”企业放心在宁波“落户”,宁波税务部门积极落实非居民纳税人享受协定待遇政策。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已有超2000户次非居民企业享受减免税近40亿元。
宁波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立升表示:“我们将切实把主题教育的理论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扩大宁波的开放优势,在RCEP这座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桥上,为宁波全方位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提供强有力的税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