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山间曲 回味人世间

——梁晓声《那时我在山间歌唱》读后
2023年08月28日 版次:08        作者:杨怡

“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不要忘记开口唱歌。”最近读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最新出版的散文集《那时我在山间歌唱》,封底上有这样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跟随他在书中讲述的一个个故事,体会他细腻、质朴的情感和深刻、独到的思考,如同听他唱一曲悠扬的穿行人间的生命之歌。

《那时我在山间歌唱》包括“生命底色”“道阻且长”“坐观剧场”“夹岸风光”“人生真相”五部分,精选《我的父母》《父亲的演员生涯》《我和橘皮的往事》《宏的明天》《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等47篇散文,吟啸徐行,至真至诚,感动人心。梁老师的温暖善良和豁达的人生智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细微之处的温暖善良

梁晓声的温暖善良,充溢在这本书的每篇作品里。他写亲人、友人、熟人、社会上努力奋斗的年轻人,为他们的温馨日常而愉悦,为他们的成功而欣喜,更为他们的命运和遭遇而陷入深深思考,寄予深切的同情,并尽自己的力量提供帮助。

在《母亲养蜗牛》中,梁晓声写邻居送来几只小蜗牛,母亲把蜗牛养大的过程,伴随着儿子的童趣、他对儿子的教育引导和母亲的善良。蜗牛长大了,母亲把它们放到楼下花园一棵老树下。老树有个深深的树洞,可供它们避寒。冬天来了,梁老师又想到那几只蜗牛,“羞涩的,斯文的,与世无争与同类无争的蜗牛们啊,不知它们是否会挨过寒冷的冬天?”这种本性的善良、对万物深切的同情和悲悯深深打动了我。

《宏的明天》写一位年轻人张宏的故事。宏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因为工作,和梁老师有了短信联系。梁老师了解到宏的情况——经常加班到很晚,收入不错,但不足以在北京买房。老家的父母身体不好,妹妹在读高中,他必须定期寄钱回去,解决家里的经济困难。虽然漂在北京有诸多无奈,但如果回老家,比较低的收入又解决不了家里的难题。听了宏的故事,梁老师深深叹息,陷入沉默。后来,宏因为连续加班、出差,患上了急性肺炎,老家的父亲又病重住院,只得请长假回家。不久,宏给梁老师发来一条短信,说“很需要梁老师的帮助”,请老师给公司领导写封信,千万保留他的工作岗位,“那一份工作,宏实在是丢不起的。”看完短信,梁老师“默默吸完一支烟,默默坐到了写字桌前……”

一位著名作家,一位师长,对萍水相逢的年轻人,如此发自内心地理解、共情、关心、帮助,令人感佩。同为年轻人,前行之路上,我们很多人也面临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无奈,读完宏的故事,我们为梁老师的善良而深受感动。他对宏的温暖相助,也如同帮助了我们。这一曲温暖的歌,春风化雨。

穿行人间的质朴自然

梁晓声是著名作家,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为电视剧后,掀起了收视热潮,梁老师因此收获了更大的声誉。即使如此,他那种与生俱来的质朴自然,仍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时我在山间歌唱》中,多篇唱的是质朴之歌。

书中“道阻且长”部分,回忆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光。《我的小学》,讲自己读小学时在同学那里受到委屈,不想再上学了。是语文老师“牵着我的手,重新把我带回学校,让我重新坐在那把椅子上”,而且给他机会,在班上展示讲故事的才能,梁晓声说:“我至今不忘她,永远都难忘。”“如果不是她,我不大可能成为作家。”

虽然早已是著名作家,但梁晓声不避谈自己年轻时生活中的窘迫和卑微。他写自己28岁时,还“基本是一个穷光蛋”,每月49元工资,寄给父母20元,所剩只够维持一个单身汉的最低生活水平。写年轻时,没能给父母更好的生活条件。在《父亲的遗物》中,他写道,父亲去世前一个月,他求人写条子,骑自行车到很远的医院为父亲买了六七盒蛋白注射液,大约用了近3000元。他知道这不能治愈父亲的病,只能求得一个心理安慰。如今面对父亲的遗物,总在想那些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而他对普通人生活的理解,也透着质朴和温馨。在《紧绷的小街》中,他写住所附近的一条小街,之前,他经常因为小街上的乱象大发脾气,但是,“我的脾气,如今竟变好了。小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育了我……我忽然意识到,紧绷了十余年的这一条小街,它竟自然而然地生成了一种品格,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体恤。”

正是内心深处的质朴,让梁晓声有了这份体恤、体谅。

启迪人生的独到思考

梁晓声的双眉大部分时间是紧蹙的,这是思考所致。他总在思考,唱出了人生智慧之歌。

这本散文集“人生真相”部分所选的文章,是这几年网上转载率很高的几篇,比如《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充满了人生洞见。

在这篇文章中,梁晓声老师从与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说起,谈到现在不少年轻人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的倾向。而他们所谓的“不平凡”,一般与房、车、社会地位紧密相联。对于这种“往高处走”的文化倾向,梁老师不禁慨然。继而,他坚定地写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而从广大的心理健康的、乐观的、豁达的、平凡的人们的阶层中,也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较为‘不平凡’的人。”这辩证的看法,让读者看到了“平凡人生”中的积极意义。

在《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一文中,梁老师写道:“一种人生真相是——无论世界上的行业丰富到何种程度,机遇又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一个人比较能做好的事情,永远也就那么几种而已,有时,仅仅一种而已。”所以,“要将那些干扰我们心思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我们人生的‘节目单’上减去,减去,再减去。”

这是人生智慧的总结提炼,是至真至诚的谆谆劝导。

读散文集《那时我在山间歌唱》,梁晓声对平凡人生的深刻思考,让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他那份深切的关怀。他说:“每个人一开口唱歌,不论唱得如何,那时便是歌者了,歌与人合二为一了。”

是的,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歌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愿我们都能在得失之间调整好人生方向,愿我们的心灵都有休憩之所,唱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之歌。

(作者为江西上饶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