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益大药用植物种植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爱娟发现,公司所在的张江科学城机器人谷园区内多了一个办税点。在这里,她只用了几分钟就办完了增值税加计抵减声明作废业务。“现在下楼就能办税,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双屏设备与办税服务厅窗口实时连线,税务人员会快速解答,非常方便!”李爱娟说。
这个办税点是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刚刚启用的张江科学城机器人谷社会共治点。上海市税务局坚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该局全力打造“15分钟办税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市税务部门已设置70余个社会共治点,其中有一定规模的43个,分布在产业园区、楼宇、银行和街道等地,切实打通了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最后一公里”。
机器人谷里的税费“服务站”
位于机器人谷特色产业园核心区域的上海康桥先进制造技术创业园有限公司,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孵化基地,也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我们园区聚集了很多科技企业、小微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办税和税收政策辅导需求量较大,如果附近能有个办税点就好了。”上海市税务局“智慧办税共治服务体系建设”课题调研组在创业园走访时,上海康桥先进制造技术创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承军的一番话,引起调研组的思考。虽然目前网上办税和政策咨询已经很便利,但是对新企业、小企业集中的创新园区来说,设立办税点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共治作用,便利企业。
了解情况后,调研组立即会同主管税务部门开展研讨,联合走访相关企业,到园区楼宇勘察,考量选址、功能设置等问题。税务部门与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商业银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及园区内行业协会开展多方联动讨论,打通部门“堵点”。在多部门协同努力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张江机器人谷社会共治点正式启用。
共治点的建设是推进浦东引领区税收征管服务措施“新10条”的重要一环。据了解,共治点提供税法宣传、办税服务、纳税咨询、权益保护和政务服务五大类服务,并利用智慧自助办税终端,实现远程与线下办税服务厅的联动,持续为园区内6000余户企业、1500余户个体工商户及自然人提供便利服务。
长三角上的税务“会客厅”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跨省企业群体不断壮大。调研组在金山区走访发现,跨省企业事项基本都能很快办成,但经常有纳税人留言:如果能在两地交界处设个服务点就好了。
聚焦跨省企业的办税难点,上海市税务部门以“让‘一站式’服务取代跨省奔波”为目标,把社会共治点选在位于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的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调研组会同主管税务部门,走访地方政府、经济小区等,对接周边跨省企业,形成了首批跨省办税39项问题。这些收集来的问题被划分为地方政府端、税务部门端和纳税人缴费人端三个类别,通过部门分工领题、条线合力答题,逐一解决落实。
近期,主管税务部门选派部分业务骨干下沉共治点辅导办税缴费、体验操作流程,进一步延展社会共治点功能,点对点服务跨省企业。
“我在申报中遇到一些问题,税务人员很快帮我找到症结,辅导我通过共治点中的智慧自助办税终端,完成了更正申报、补缴税款等操作。”格利安(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龚萌芽说。
枫泾社会共治点的开放,给周边纳税人带来了极大方便,让许多长三角跨省企业办税“折返跑”成为历史。共治点运行两个多月来,已接待纳税人咨询340余人次,当场解决纳税人办税缴费难题78个,协调、转办事项30余个。
工业园里的“税务元宇宙”
上海市税务部门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对工业园区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走访体验。“园区的社会共治点能不能全面覆盖实体办税服务厅所有业务?”税费服务体验师、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商会秘书长张杨提出的问题,引起调研组的关注。
随即,调研组积极与主管税务部门沟通,决定进一步升级社会共治点。历时两个多月,“税务元宇宙”社会共治点应运而生。该共治点利用3D建模、数字人等元宇宙相关技术,开发出智能导税、远程咨询、自助办税、课程点播等功能,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高效互动的办税服务。
“税务元宇宙”社会共治点的启用,有效地解决了工业综合开发区及其周边6万余户企业的办税需求,在1个多月的试运行中,共治点日均服务100多户纳税人缴费人。
下阶段,上海市税务部门将持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纳税人缴费人中,开展调查研究,变“解答问题”为“解决问题”,推动税收工作提质增效,切实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