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好地服务宏观经济发展和党委政府决策,应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时效性强、颗粒度细、覆盖面广的优势,打造更多税收经济分析品牌和精品。
“三个视角”领会税收大数据分析意义。一是从发展需要看,税收在国家治理中起到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以税收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挖掘大数据潜能,提升税收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是从改革要求看,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税收大数据共享应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推动各类业务标准化、数据化,推动税费征管信息像“串珍珠”一样自动灵活组合,从而反映现状、揭示问题、预测未来,更好地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三是从现实基础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大数据的作用日益凸显,各级税务机关成立税收经济分析部门,持续深挖税收大数据“金山银库”,打造税收经济分析“拳头产品”。
“三个围绕”构建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税收分析指标体系是开展税收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和关键。一是围绕服务宏观经济发展。构建能够反映经济发展态势、揭示经济运行规律、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二是围绕服务党委政府关切。聚焦当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民营企业等,构建分析指标体系,使分析成果更加契合党委政府需要。三是围绕服务新发展理念。构建支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分析指标体系,建立立体式、关联式的分析框架。
“三个紧扣”做精税收大数据分析。一是紧扣经济运行质量开展常规性分析。相对于统计部门数据、其他部门经济数据,税收数据反映经济运行的时效性、精细度更高,对预判经济形势具有较大意义。二是紧扣政策落实开展专题性分析。围绕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客观评估政策执行效应,及时发现政策执行问题,关注政策对宏观经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影响,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落地见效。三是紧扣发展质量开展针对性分析。当前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增速放缓,结构不优,产业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税收数据分析提出意见建议。
“三个突出”谋划未来工作思路。一是突出思维转变。当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已成为发展趋势,应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尤其是数据集成、数据共享、数据应用分析方面,提升税收大数据的抓取、清洗、应用能力。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应“跳出税收看税收”,高效开展经济税收关联分析、财务报表匹配分析,针对经济运行、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三是突出分析特色。进一步深化高收入群体、重点企业分析,持续提升分析质效,服务推进税收现代化。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