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税收岗位的“芙蓉花”

2023年09月11日 版次:06        作者:本报记者 施斌 通讯员 李一园

荷花又名菡萏。这位名叫“菡萏”的姑娘,是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三级主任科员,从税9年,她如荷花一般沉稳而坚韧,向下扎根,向上绽放,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税月”芳华。

“向最难之处攻坚”

自2022年4月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陈菡萏所在的货物和劳务税处就成了打赢打好这场攻坚战的重要部门,承担着从政策培训、数据测算到推动落地的全环节工作。

在政策实施初期,面对几十万户的企业数据,如何快速精准给企业划型成为一道难题。为尽快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陈菡萏和同事一道,在短短几天内,通过数据“画像”,按照政策要求和企业类别“贴签分类”,梳理并制作7.14万户纳税人划型清册和27万户全量风险清册,这为退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税务总局开发的“一册三表”功能上线后,陈菡萏和同事又进一步细化清册颗粒度,充分发挥“一册三表”精准摸清纳税人可退税情况的作用,形成了包含政策、任务、责任、辅导、时限等内容在内的升级版任务清单,与日常税源管理、退税管理、风险管理有机融合,指导基层实时监控、跟踪、核实、反馈政策落实情况。

升级版任务清单像一份“退税指南”,详细列出了每户企业符合哪项政策、何时办理退税、需要哪些服务措施等关键要素,让基层税务干部能按表索骥,对表落实。在陈菡萏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宁波市税务局通过信息系统对9.76万户有留抵税额的纳税人进行全景式数据分析,实现了留抵退税“既稳又准还快”。

在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实那段时间,陈菡萏夙兴夜寐,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困了累了就定好闹钟在办公桌上小憩一会,然后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2022年,她参与完成宁波市3.4万户纳税人留抵退税的办理。

在陈菡萏办公桌的便签夹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她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每次看到苏东坡这句话,我都觉得充满力量。”

迎难而上 化解“疑难杂症”

“我们辖区内这户企业从事好几种行业,这个划型怎么确定?”“企业存量留抵税额按照划型不同,退还时间是不一样的,那这户企业应该什么时候退较为稳妥?”在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期间,陈菡萏成了“疑难杂症”坐席员,基层同事在退税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纳税人缴费人通过12366热线等渠道反映的政策适用、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等问题,都向她“涌”了过来。

“退税款对很多在疫情中艰难生存的企业来说,宛如久旱之后的一场甘霖。时间紧迫,我们必须赶紧推出基层问题响应机制,让每一个共性问题既有回答,又可把答案复制推广给全市各基层税务局。”陈菡萏积极向领导建言献策。

在处室领导的指导下,陈菡萏和同事徐凤协同多个部门,打通横向纵向交流,构建了落实留抵退税问题响应机制。通过定期收集基层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简单问题快速解答,复杂问题通过货物和劳务税处、征管科技处等部门协同会商解决,对本级层面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第一时间形成情况说明和工作建议,及时提请税务总局进行高效处理。实现了“简单问题速答、复杂问题会商、疑难问题速报”的信息交流机制,大大提高了问题响应和解决的速度。

陈菡萏和同事以不畏难、不怕难的精神,认真当好基层退税工作的“督导员”、疑难问题的“研究员”、政策执行的“宣讲员”,推动了退税进度,确保了退税质效,创造了留抵退税工作的一个个亮眼成绩。

“把脚步迈出去,把问题带回来”

2022年4月—12月,宁波全市办理留抵退税近400亿元,惠及纳税人3.4万户,政策的落地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制造业等经营主体的资金压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强力支撑。“参与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专项工作,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陈菡萏说。

今年以来,由货物和劳务税处牵头,宁波市税务系统留抵退税工作持续补短板促提升,提升征管基础数据质量,提高行业划型精度,进一步强化数字管税等信息化支撑。截至8月底,宁波市税务局办理留抵退税超90亿元。电脑上的一个个数字,变成了一户户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结清材料尾款、引进设备的资金“活水”,陈菡萏倍感使命光荣。

主题教育中,陈菡萏积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近日,她将和同事前往宁波昊阳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调研,她说:“把脚步迈出去,把问题带回来,这样才能把困难解决好。”

奋斗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子?无数个在税收征管改革一线的陈菡萏们,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将自己投身税收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投身到为纳税人缴费人的服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