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互补 稻虾共作

税务部门落实税收优惠,支持重点农业产业发展
2023年09月13日 版次:03        作者:钟馨 何燕 本报记者 伍美红

初秋的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民居、光伏、稻田、鱼塘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省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提出的一项重大工程。始兴县税务部门围绕“百千万工程”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高效落实税惠政策,精准提供助企服务,促进光伏、种植等涉农产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致富。

政策落地,“渔光互补”带动致富

远眺都塘村,一面面光伏板分布在广袤的山坡上;近看,光伏板下成群的鱼儿优哉游哉。依托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具备规模化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始兴县大力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推动“光伏+”,在鱼塘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形成“上层光伏发电,下层渔业养殖”的双重效益模式。近几年,始兴县金煦50MW、兴泰60MW、泽洋50MW3个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成功落户,完成投资7.8亿元,带动村集体年均收益达130万元。

“光伏发电项目虽好,但面临前期建设投入大、资金回笼周期长等问题。”始兴县金煦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培华提到,资金周转是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了解到企业的诉求,始兴县税务局成立“光伏发电”帮扶团队,利用税收大数据分析行业特色,结合项目运营特点,梳理“光伏产业退减税套餐”,将涉农税费优惠政策、便民办税缴费指引等送到企业,并持续关注项目建设和投产情况,为企业解决申报中遇到的难题。

“从2022年至今年第二季度,我们享受了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所得额1733.87万元,还收到了增值税留抵退税2317.38万元,减轻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我们将部分资金投入到项目生产中,持续扩大绿色收益。”杨培华说。

服务跟进,“养殖+种植”产业兴旺

“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立体、高效种养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不仅使小龙虾产量大幅提高而得到农户的欢迎,更因其利用生态循环系统发展绿色产业模式,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广。

在始兴县沈所镇石下村的“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扩展基地,一块块灌满了水的稻田边上,挂着虾笼。“虾脱的壳是水稻需要的有机肥料,而龙虾是禾苗的治虫高手。”基地负责人朱定林说,稻虾综合种养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可以净化水质,实现虾和稻的“双丰收”。

“基地创办初期,税务人员便告知我们可以享受增值税免征等税费优惠政策,并帮助我们测算了减免税额。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纳税申报、自开发票等涉税费业务,节约了不少时间。”朱定林说。始兴县税务局成立“税务青年助企团”,宣传税费优惠,推介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办税缴费方式,引导纳税人缴费人通过广东省电子税务局、粤税通小程序、V-Tax远程可视化办税系统等线上渠道办理业务,将税惠政策与便民举措送到田间,助力农业产业不断发展。

“‘稻虾共作’的水稻可以不打农药,不施肥,且亩产能达350公斤。小龙虾每亩有300公斤~350公斤。”朱定林说道。目前,该项目依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周边农户每年每户预计增收4000元。

“我们将持续聚焦重点农业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确保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用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和农户纾困解难,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始兴县税务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