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大企业具有收入规模大、费用支出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等特点,税务风险相对较高。基于此,建筑业大企业是北京市丰台区税务部门重点服务的对象。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聚焦建筑企业面临的共性税务问题,推出了《大企业疑点问题工单》和《建筑企业风险提示告知书》,帮助建筑企业合规抵减异地预缴税款,及时化解发票不合规等事项带来的税务风险。
依托“一单”,集中解决疑点问题
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部分建筑企业因存在异地预缴数据差异风险,在申报缴纳增值税时不能直接抵减异地预缴的税款。对于跨省项目较多、预缴税款金额较大的建筑企业来说,该问题更为突出。一旦出现异地预缴税款无法抵减的问题,企业财税人员可能需要多次前往办税服务厅提交资料并核对相关情况。
针对这一行业共性问题,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推出了《大企业疑点问题工单》,帮助建筑企业合规抵减异地预缴税款。据了解,《大企业疑点问题工单》推出6个月以来,已解决了5家建筑大企业的增值税预缴数据异常问题。
在北京市丰台区,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负责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会安排业务骨干,集中查询金税三期系统中的异地预缴信息,包括征收项目、销售收入、入库税额、税款所属期和异地预缴税务机关等内容。通过多模块数据比对与集成,按月向建筑业大企业提供异地预缴数据预判服务,帮助企业财税人员自行核对本期抵减税款和发票数据与系统内的数据是否一致,并提示企业存在差异的发票信息。
对于预判中发现的跨省数据传输偶发性差异,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制作了《大企业疑点问题工单》,详细描述与数据差异相关的情况。《大企业疑点问题工单》主要在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所和信息中心之间流转,相关单位在了解数据差异产生原因和具体情况后尽快做出相应处理。目前,《大企业疑点问题工单》所列问题大多能在1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有效解决了建筑企业因跨省数据传输差异导致无法抵减税款的问题。
借助“一书”,及时提示潜在风险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企业的总成本中,人工成本约占20%,材料成本约占60%。其中,部分砂土、石料等建筑材料的供应商多为自然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其税务合规意识相对薄弱,未按规定为建筑企业代开发票,导致企业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缺乏合规的抵扣凭证。一些建筑企业或项目部便铤而走险,接受虚开的增值税发票。
对于在全国各地项目部较多的建筑总包大企业,其经营管理“点多面广”,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且增值税发票数量很大,如何确保发票来源的合规性,成为企业财税内控的难点所在。此外,有的建筑企业在承租脚手架、塔吊、钩机等施工设备时,因出租方未准确掌握建筑服务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的政策要求,开具了错误的增值税发票,导致接受发票的建筑企业存在虚抵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风险。
出于事前防范、抓早抓小的考虑,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按月开展建筑业大企业风险识别扫描工作,聚焦建筑企业常见的原材料发票合规问题、虚抵增值税进项税额问题等风险点,筛选疑点指向,排除系统已推送的各类任务后,制作发放《建筑企业风险提示告知书》,提示提醒建筑企业及时自查自纠,避免出现系统性税务风险。《建筑企业风险提示告知书》推出以来,已提醒多家企业自查相关风险并补缴相应税款,挽回税款损失上万元。
用心服务,方法总比困难多
大企业所需所盼,是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北京市丰台区税务部门聚焦建筑行业企业面临的堵点,抓住问题根源,依托《大企业疑点问题工单》在流程上做“减法”,借助《建筑企业风险提示告知书》在辅导上做“加法”,在“一减一加”中提高服务效率,及时提醒风险,探索解决共性问题的“最优解”。
持续解决大企业的涉税问题,需要足够的专业资源支撑。为了增强税务干部对建筑企业相关税务风险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组织大企业管家服务团队,通过搭建风险应对知识库的方式强化业务保障。服务团队成员专门梳理了建筑业相关税收政策文件,搭建涵盖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与转出、收入确认时点、预缴税款时点等常用知识点的知识库,提高税务干部学习查询效率,明确政策执行口径。同时,及时提醒企业关注重要时间节点、常见风险点,规范账务处理,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细的税收政策辅导服务和更加专业的税务风险提示服务。
笔者认为,立足长远,基层税务部门做好行业性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应当进一步整合资源,对行业性涉税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归纳,不断拓展组合式服务单元,积累经验,整合风险应对指引内容池。在此基础上,梳理行业相关税收政策文件,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案例分行业搭建知识库,并进行动态补充更新,为管家式服务提供业务与风险双重应对保障。
(作者系第七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