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荐书】民众关于税收公平的道德直觉深刻地影响着税收体系的方方面面,民间正义直接关乎税收体系的运行、设计和效率等问题。
随着财税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税收公平、税收正义越来越成为税收理论、税制改革、税收征管中的重要议题,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中的税收实践。公平与正义的核心是收入分配与再分配,通过税收法规来进行收入调节是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近期,笔者读了《税收公平与民间正义》一书,书中对税收不遵从、税收再分配、纳税人权利等重要的税收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史蒂文·M·谢福林熟知美国税收政策和制度的历史和细节,通过结合现实政治和社会事件并综合运用心理学、哲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阐释了税收公平、专家理论、民间正义与税收政策之间的关联、互动和转化。
书中认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税收公平持有一些直观而零散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系统性、逻辑性并不强,但是集中反映出人们对税收事务的直观而强烈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关于税收的“民间正义”。这种民间正义在税收实践中的影响不亚于主流思想,特别是在财产税改革和税收遵从度等方面。因此在税收实践中,关注舆论热点、让税收政策的表达方式回归公众对话,在尊重群众对税收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能够更好地发挥税收治理的效能。
民众关于税收公平的道德直觉深刻地影响着税收体系的方方面面,民间正义直接关乎税收体系的运行、设计和效率等问题。围绕着这一核心论点,本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深刻洞见:不能与民间观念形成共鸣的税收改革,注定会面临失败的结局;违反所有人都具有的“偏见”来制定政策,会显得荒唐可笑。书中以美国个人财产税为例,美国民众普遍不喜欢财产税,除了直接经济利益受损之外,根源在于其不符合大多数美国人对公平的道德直觉。由此可见,关于税收公平的理念常常会带来财产税、所得税、遗产和赠与税以及纳税遵从等税收实践难题。因此,税收政策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应充分考虑民众的认识和思维逻辑,并以适当的方式对税收相关常识进行科普和讲解,以纠正某些刻板印象。
公平与正义是建设法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关于税收公平的心理感受是现代税制不可回避的权衡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纳税遵从。这些“民间正义”的存在也提醒着税收工作者,当某些税收实践必须以科学纠正常识时,专业化、学术化的表达固然重要,通俗易懂的宣传和细致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针对有违税收公平正义的矛盾和问题持续发力,通过创新税收制度设计和税收政策安排,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穿于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各环节和全过程。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