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京津冀税协推进三地协同发展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注册税务师协会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注册税务师行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就如何推进本年度京津冀三地税务师行业合作主题项目开展研讨。40余位京津冀税务师事务所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注册税务师协会和山西省注册税务师协会相关代表参会。
根据《框架协议》,京津冀三地注册税务师协会将不断健全三地注册税务师行业交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融合服务模式,共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共同提高服务发展水平,共同扩大行业影响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进行业“相通相融相促”,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框架协议》自三方正式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限5年。经各方同意,有效期限可以延长。
北京市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胡军、天津市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高秋丰、河北省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耿金跃表示,三地税务师行业将充分利用好区域地缘政治优势、区域教育资源优势,充分整合华北地区经济能量,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全力支持和服务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行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随着《框架协议》的签署,京津冀三地税务师事务所将会更好地深耕涉税专业服务市场。”中联税务师事务所所长邓艳芳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在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及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并购重组、社会责任报告(ESG)编制等领域,涉税专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税务师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京津冀三地税务师行业有必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区域发展优势,强化税务师行业人才培养。
值得关注的是,京津冀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未来将会产生可观的涉税专业服务需求。以北京为例,截至今年7月底,北京市中关村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444家,独角兽企业86家(占全国独角兽企业的24%,全球7%),潜在独角兽企业138家(占全国总量的21%),未来三年,还将新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瞪羚企业500家。
“京津冀三地税协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谢滨表示,多年来,三省市税协围绕注册管理、人才培养、自律监督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深入探讨。希望三地税协继续提升政治站位,推动相互间密切交流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智慧,聚力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在助力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