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古典诗词,每每看到那些清丽的文字,我的心便会不由自主地愉悦起来。中秋来临,翻开案上的唐诗宋词,找寻古人对这一佳节的咏叹,一行行动人的诗句,引人遐思。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亮的月光照着银白的庭院,庭树上栖着寒鸦,冷露初结,使娇嫩的桂花更加湿润清香。这是唐朝的中秋,当诗人王建从树枝的空隙处望向长空皎洁的圆月时,无数像他一样身在异乡的游子,也正痴痴地望着圆月,心中的思念飞过千山万水,飞向亲人所在的地方,盼望着人月两团圆。
又是一个中秋夜晚,身处异地的苏东坡因思念弟弟,挥毫泼墨,直入仙境一般的琉璃世界:“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临近中秋,在月下顿悟的还有才子张孝祥。在岳阳楼下,他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禅家妙境:“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最为奇绝的,当数稼轩词中的中秋月:“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蛤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如此尚且不够,辛弃疾还于千年前突发奇想:“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在词中,词人认为,月亮升起的地方,别有一个世界。
又近中秋节,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诗词和中秋就这样,千秋万代相得益彰,斑斓世界,濡养人们的灵魂,陶冶人们的情操,开阔人们的胸襟,慰藉人们的忧思,增添人们的喜悦。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普安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