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境内的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9月29日成立至今已满十年。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十年来,历经三次扩围,上海自贸区锚定“改革热土”“创新高地”“开放标杆”,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向世界交出了一份高光答卷: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新注册企业超8.4万家,和20年前同一个区域相比增长了2.35倍;区域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总额的30%;2022年,浦东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万亿元,是2013年的2.5倍……
在上海自贸区火热生动的改革实践中,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按照税务总局部署,与万千建设者们携手前行,奋力推动税收领域改革创新,倾心服务广大纳税人缴费人,为自贸区国家战略落地腾飞贡献税务力量。
改革“试验田”正成为“高产田”
上海自贸区建设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上海自贸区十年锐意进取,持续发挥制度创新“头雁”效应。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到开展“证照分离”试点;从率先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到创新经营主体市场退出机制;从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到为企业提供“零材料填报”服务……目前,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就有近一半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
税务领域的成果同样瞩目。多年来,“办税一网通”“出口退税无纸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创新举措先后在自贸区的土地上试点成功,并在全国复制推广。累累硕果的取得,源自于上海税务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今年3月,上海市税务局按照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要求,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聚焦推进税收政策落实、加快智慧税务转型、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协同共治水平四个方面,创新推出浦东引领区税收征管服务措施“新10条”(以下简称引领区“新10条”)。
上海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浦东新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俊珅介绍,引领区“新10条”内容涵盖推进税收政策落地、提升国际税收精细服务水平、加速全面推行数字化电子发票、强化税收大数据支持产业发展作用等,凸显创新性、国际性和便利性。引领区“新10条”落地实施以来,在服务发展、政策落实、数据赋能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上海中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曾志瑛表示:“这些改革举措对企业帮助非常大,就拿电子发票来说,每年可以帮我们省下几百万元的发票寄送费用。”
“立足引领区‘新10条’的创新实践,为税务部门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强大信心。”李俊珅表示,引领区“新10条”聚焦浦东引领区发展要求,充分继承发扬前期政策体系的成果,旨在推进更大范围内的税收征管服务创新,全力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从“试验田”到“高产田”,上海税务深刻把握守正创新的思想真谛,在摸索中探寻规律,在创新中谋求突破,以税收征管服务改革助力上海自贸区乘风破浪、奋楫前行。
“开放之窗”打造成对外开放“高地”
中国自贸试验区是改革试验田,也是开放之窗。
十年来,上海自贸区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这中间,税务部门的贡献可圈可点。
“可口可乐”是家喻户晓的“舶来品”。2019年,太古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从香港迁址上海浦东。“做出这一重要决策,营商环境是重要考量因素。”该公司财务总经理李芸说,“集团子公司多年来一直得到浦东税务部门的优质服务。”
迁址过程中,税务部门的精细服务给李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浦东税务部门了解到迁址意愿后,当即就与我们建立了联络人机制。后期又帮助我们通过‘新办企业当天办结’服务办妥了所有涉税业务。我们不仅感受到浦东速度,更体会到无微不至、润物无声的税务服务温度。”她说。
十年来,上海税务部门聚焦办税缴费难点,努力打造流程更简、效率更高、体验更好的税收营商环境。2014年7月,上海自贸区率先推行“办税一网通”10项创新服务举措;2014年11月,在上海全市分区逐步扩大试点;次年,“办税一网通”逐步在全国税务系统推广,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供了上海方案。
为保障企业出海“动力强”“底气足”,上海税务部门致力解决出口退税“加速度”的难题。2015年9月,上海自贸区先行试点“出口退税无纸化”。2017年1月,以浦东为模板,“出口退税无纸化”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此后逐步推广至全国范围,极大减轻了征纳双方负担。
2017年,浦东新区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实现了从“无纸化”到“免填报”的又一次进步。2019年2月,“单一窗口”模式以浦东为蓝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时至今日,出口退税办理时间经过三次提速,对于纳税遵从度较高的企业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已经压缩到了平均3个工作日内。
伴随着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上海自贸区这片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纳税服务水平的便利性、高效性、优质性还将稳步提升,推动“引进来”更加便利,“走出去”速度更快、步伐更稳,实现对外开放水平的提档升级。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创新“苗圃”正成长为“森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年不仅是上海自贸区建设十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的开局之年。在新起点上,税务部门如何才能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深度融入上海自贸区建设,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标准的改革?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上海税务始终将党旗高举在税收工作第一线,在上海自贸区的这片热土上不断唱响税收“好声音”。
今年4月,浦东新区保税区税务局举办了庆祝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税务启动仪式。正式对外发布“e税红鸥”党建品牌,提出实施头雁工程、海鸥工程、砺行工程“三大工程”,以及忠诚税务行动、法治税务行动、便民税务行动、智慧税务行动、协同税务行动、文明税务行动“六大行动”,每年推出特色亮点项目,做到创建主体和载体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推动税收工作的全面有效落实。
今年第一批主题教育以来,上海税务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直奔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截至目前,共开展调研771次,解决问题245个。
“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税务部门而言,在自贸区热土上持续推动更高质量改革开放,最终是为了惠及广大纳税人缴费人。如今,改革的“苗圃”正成长为“森林”,更多创新举措正惠及人民群众。
今年以来,一系列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持续发布,浦东新区税务部门迅速行动,重点聚焦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多措并举推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地生根。依托大数据,摸清底数;通过精准推送,实现“政策找人”;强化政策解读,面对面为纳税人答疑解惑。今年1月-8月,全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61亿元。
位于上海自贸区的上海原能细胞生物低温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财务总监袁学伟说:“今年减税降费预计能为我们节省300万元,大大减轻了公司的现金压力,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去。”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沙乐表示,最近多项税费优惠政策更新延续,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输血”“提气”。“比如,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升,为每一个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减轻了很多员工的后顾之忧,帮助企业有效稳定了员工队伍。”他说。
十载奋进路,风起再扬帆。上海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正文表示,在上海自贸区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土地上,上海税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税务总局部署,坚守“税收为民”的赤诚初心,一如既往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推动改革迈向纵深,进一步服务好上海自贸区建设,奋力谱写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