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户多的征管难题怎样破解

2023年10月18日 版次:07        作者:李栋

当前,深圳经营主体总量已突破400万户,经济业态丰富。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宝安区税务局管辖的纳税人已超97万户,占比近1/4。置身深圳特区大环境中,“人少户多”“人少事多”是基层进行征管改革必须破解的难题之一。宝安区税务局立足基层税源特点现状,从资源优配、以数治税、社会共治三个维度,探索如何促进基层税收征管、服务、执法效能的全面提升。

深挖资源优配新潜能

宝安区税务局结合两级架构及“点多、线长、面广”特点,着力发挥管理层级扁平化、精简、集约、高效的优势,因地制宜统筹整合人力资源向风险管理、税费分析、数据应用等征管一线倾斜,着力构建“属地化+专业化+实体化”的征管模式,优化流程、界定岗责、建立管理闭环。

优化机构职能,避免“抓统筹人多、抓落实人少”。做实基层税源管理“属地化”,按照“管户+管事”相结合的思路,设立10个征管服务一体的税务所;做优风险应对、涉税中介管理、涉税集中审批、出口退税等8个业务领域,并成立“专业化”管理科所;做强税政、征管等统筹科室“实体化”,推动任务扎口简并,为一线部门减负。

优化征管流程,实现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优质。推动技术赋能,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于智慧税务建设。例如,在第一税务所打造“湾区之窗”无纸化集中办理中心,自动化处理业务近24万笔,替代14名工作人员。推动流程优化,减窗并厅减少窗口105个,减窗率达57%,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上半年宝安区税务局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评价满意率达99.98%。

抢抓以数治税新契机

当前,深圳市税务局正搭建以“智税”指挥监控中心为大脑、以税收数字化管理员平台为躯干的“一纵一横”信息化建设总架构,依靠创新驱动,为推进基层税收治理提供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信息化支撑。

立足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全面完成智慧税务顶层设计的“建设窗口期”,宝安区税务局更加注重统筹技术运用,着力贯通“内拓+外延”,将内部税务数据、系统平台与外部政务数据、协税力量贯通融合。

发挥“纵”的效能。宝安区税务局立足市局“智税”指挥监控中心布局,组建区局指挥监控分中心和运营团队,发挥“统任务、快反应、强支持”效能,全面归集各业务系统数据,减少实地下户核查5万次,案头分析、实地下户时间节约40%。推进内外数据业务化,以“24项内部风险指标+3类外部巡查数据”强化户籍管理,累计扫描5.4万新户并推送1.7万“空壳”核实任务实施监控阻断。

用好“横”的平台。宝安区税务局从小切口实现大提升,立足于基层业务场景丰富“数智”应用支撑,例如,“数智函调”应用程序集成4大类41项常用函调分析指标,实现数据自动抓取、报告自动生成,单份函件案头分析用时从40分钟以上压缩至5分钟;为全辖区划定5828户重点税源纳税人,实现“一户式”档案管理,为纳税人分行业、分业务、分性质立体“画像”,实现优惠政策“秒匹配”。

探索社会共治新思路

税务部门上承国家政策,下连经营主体和千家万户,税收征管改革要顺应纳税人缴费人的期盼,也需要得到各方支持。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协同共治,探索融入地方综合治理体系。

今年以来,深圳市税务局持续外拓职能、服务经济,主动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大盘子”,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税收共治。比如,宝安区税务局坚持“不当局外人”,深度融入地方、依托社会力量,携手共建“税务+”生态场景,在推进社会共治中形成互融互促格局。

畅通“以数换数”通道。宝安区税务局打通税务与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自动同步,交互内外数据288万条,实现97万经营主体精准落图定点,“人、楼、物、事”一图清晰,为“亲清政企平台”提供税收数据辅助,助力辖区企业申请财政补贴6万户次。

精准辅导,打破内外壁垒。宝安区税务局联合辖区各街道建设“税务管家”“税务工作站”工作机制,单个“管家”“工作站”平均可覆盖企业超300户,联合开展多轮入户宣传辅导,协同解决个性化诉求。

严管优服,用好涉税中介。宝安区税务局优化评估模型,推行分级分类管理和服务,集中管理涉税中介3370家,辐射纳税人超18万户,营造健康行业生态。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宝安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