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对砂石土行业税收的精准监管

2023年10月25日 版次:07        作者:陈钜胜

由于砂石土类矿产企业多,关联企业复杂,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砂石土类矿产行业一直是税收征管的难点之一。

国家税务总局梧州市税务局对砂石土类矿产行业税收实施数字化治理试点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以电管税”向“以数治税”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构建监管可视化、更新实时化、决策智能化的智慧税务共治平台。目前,梧州市298家砂石土类矿产企业纳入平台监管,占全行业企业的93%。

强化保障,构建精诚共治新格局。

强化组织保障聚合力。在税务部门的大力协调推动下,梧州市成立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砂石土类矿产行业数字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走访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税务局,成员单位包括税务、发改、工信、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行业管理部门。2022年共召开联席会议1次、部门工作推进会7次,及时商研解决重大疑难问题28个。

强化监管保障建平台。税务部门主动汇集整理7个成员单位的业务需求,协调推动发改委(大数据局)研发建设砂石土类矿产行业监管和税收共治平台,满足数据采集、影像监控、税费管理、预警提示等功能需要,实现企业生产销售场景的数字化、可视化处理,为相关部门开展行业监管提供有力抓手。

强化考核保障促落实。税务部门牵头制定加强砂石土类矿产行业数字化治理工作方案,以规范行业监管、促进税收增收为目标,出台19项具体监管和服务措施,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管理,压实部门责任,有效推动措施落地落细。

聚焦重点,探索精准监管新路径。

聚焦数据集成,突出全量性。在梧州市砂石土类矿产企业统一安装全天候监控设备、电子地磅、电子计量传感器等,实现对矿场生产、出入车辆实时监控,采集矿场出入地磅车辆、产出矿产品目、产品净重等全量生产数据,并建立全市砂石土类矿产行业监管和税收共治平台指挥中心,通过云端对矿区日常运营进行监控,日均处理数据3000余条,有效夯实开展监管的数据基础。

聚焦税源管理,突出实时性。平台实时采集企业产销数据,并实时传递给税务部门,便于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产销情况,实现高效率管控核算,实时计量计征,科学精准预测税收收入规模。

聚焦风险防控,突出一体性。税务部门按月汇总涉税数据,底数清、数据实,自动计算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款,智能推送纳税申报表,通过与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增值税发票系统等有关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实现纳税申报和风险防控一体化整合。2022年全市发现行业管理问题32个,推送并应对涉税风险提醒65条。

实现转变,开创精确执法新局面。

从单个税种向多税费联动监管转变。在制定砂石土类矿产行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配套制定砂石开采业、高岭土陶瓷土开采行业、花岗岩荒料开采及加工行业、制砖行业四大行业税费征收管理指引,明确38项具体监管和服务措施,打破“部门本位”“各管一段”的工作模式,对砂石土类矿产行业全税费种征管实施全流程、规范化监管,开展砂石土类矿产行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税种联动管理和联动分析,行业监管迈上新台阶。

从单一环节向全过程强智控转变。在共治平台上线之前,税务部门采取“以电管税”的办法,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往往处于事后监管。共治平台上线后,实时收集、汇总、统计砂石土类矿产以及企业运输车辆通过电子地磅计量重量数据,所有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透明,能够及时了解产销变化、快速开展销售数据核查比对分析,有力实现从企业生产、销售到纳税申报、风险防控的全过程智能化监管,有效防范执法风险和减少征纳争议。

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市县两级政府定期组织税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成员单位联合开展调研服务行动,加强行业巡查巡管、评估核查和优化服务,多部门协同防风险、解难题、优服务。2022年组织开展2次联合服务行动,统一服务标准11项,帮助解决行业疑难事项9个。依托共治平台,市自然资源局实现对砂石土类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数字化监管,2022年查处违规超量超范围开采案例3起,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梧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