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在日前举行的2023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上,青岛市崂山区、市南区获评“2023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市北区入选“2023中国楼宇经济产业集聚示范城区”。这些成绩彰显了青岛市楼宇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
楼宇经济的发展既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也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和辐射的必然结果。以青岛市为例,该市东南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稀缺,需要开拓发展空间,西北部地区则需要引进头部企业,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基于这样的特点,青岛市近年来“向空间要效益、向空中求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取得显著成果,日益成为楼宇经济的“高地”。举例来说,2022年,青岛市崂山区税收收入过亿元的楼宇超过35座,今年上半年,崂山区已有25座楼宇的税收收入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座。在前段时间举行的2023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上,崂山区、市南区获评“2023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综合记者调研情况看,在发展楼宇经济过程中,基层税务部门有必要紧密结合楼宇经济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服务,为更好打造楼宇经济“高地”持续添力。
据了解,楼宇经济具有资金、产业、人才等要素资源高度聚集、商业交易往来高频等特点,一些楼宇还吸引了众多优质头部企业“扎堆”入驻——以青岛市第一高楼海天中心为例,该楼宇集聚了华为、欧力士、中宏保险、海氏海诺等多家知名中外企业。基于这样的特点,楼宇经济往往对发展效率有着内在的高追求,对涉税业务办理的便捷性有着高需求。这就需要税务部门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办税服务,以满足和支撑楼宇经济对发展效率的要求。
对此,青岛税务部门在深入推广网上办税的同时,专门在重点楼宇建设办税服务“微厅”,配置智能办税终端,打造“10分钟办税圈”,为楼宇内的经营主体切实提供便利、高效的办税服务,保障和促进其经营业务高效开展。比如,崂山区税务部门在青岛楼宇经济的“标杆”大荣中心内建设了“智税微厅”,方便快捷的办税服务可辐射周边7座商务楼宇,覆盖2000余户企业及1.2万余名自然人;市南区税务部门在海天中心建设了“马丽·五月风税e工作站”,站内设立征纳互动专区并配置自助办税终端,使得楼内的经营主体能够“零距离”办税事、高效率享税惠。
在实现产业高度集聚的同时,楼宇经济还具有企业类型多样、涉及领域广泛、业态丰富多元等特点。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经控大厦为例,入驻该楼宇的企业涵盖金融投资、大数据、人工智能、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从业人员近千人。由于楼宇内企业规模、所处行业、经营特点等各不相同,所带来的涉税需求也复杂多样,这就需要税务部门能够快速响应楼宇内企业的涉税诉求,迅速采取举措精准解决各类涉税问题。
三里河创业孵化基地,是青岛胶州市第一家综合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今年以来,该基地的税收收入已经超过1.7亿元,实现了青岛市县域“亿元楼宇”零的突破。负责该基地运营的是天安创智运营管理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李洁表示,基地内企业众多,遇到的涉税问题也“五花八门”。胶州市税务部门结合楼宇内入驻企业的行业分布、组织构成等特点,联合街道办事处建立“诉求快速响应微信群”,进一步打通了征纳互动渠道,能够快速了解企业涉税需求,精准开展咨询辅导,高效解决涉税问题。
“现在,基地楼宇内所有的企业都是‘响应群’的成员,有问题会直接在群里反馈,税务部门高效地加以解决。这一做法不仅促进了楼宇企业更好地开展业务,而且成为我们基地吸引更多企业入驻的一块‘招牌’。”李洁说。
此外,基于楼宇内企业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涉税需求,还需要税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加强合作,不断推进精诚共治,从而更深入、更系统地解决涉税问题,为楼宇内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今年7月,市北区税务部门与当地行政审批局等部门,联合打造了青岛市首个“一站式”楼宇政务服务“会客厅”。根据楼宇企业的实际需要,包括税务部门在内的各部门共同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等“组团式”进楼宇活动,同时加强楼宇综合体和政务服务自助终端的铺设,为楼宇内企业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政务服务。“‘会客厅’里不仅提供涉税服务,还有其他多类政务服务事项,不用出楼,一次就能了解多方面政策,办理多类政务业务,帮我们有效节约了时间、降低了管理成本。”青岛多映互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贾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