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雨林和铁路

2023年10月30日 版次:05        作者:口述:苏勇 整理:车凡可 王力葳

苏勇,国家税务总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

雨林象歌遥寄,汽笛拉响新歌。中老铁路一路向南,穿行在热带亚热带雨林之中,穿过我的家乡,领略柔情傣乡西双版纳风情。

我出生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尚勇村,那里绿树环绕,时常有亚洲象出没。小时候,面对进村“扫荡”的亚洲象,村民们用放鞭炮、敲锣打鼓、吹牛角等方式驱赶,作用甚微,后来,“躲”就成了惯用方法。那时候,人与象的关系并不像现在这样“美好”,巨大的亚洲象总是让我们很困扰。

1990年,我考入云南师范大学。在大学,我系统学习了地理学知识,深入了解了家乡热带雨林的珍贵和脆弱,也对人与象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那时从家乡到昆明交通不便,要坐汽车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颠簸三天两夜。每次望着路两旁的原始森林,我都不禁沉思: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交通不畅的状况?如果大兴建设,茂密的植被又将如何?让人烦恼的亚洲象又会怎样?

这些想法,冥冥之中给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埋下了伏笔。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勐腊,成为一名老师。我常常告诉学生,要保护好热带雨林,保护好亚洲热带丛林之王亚洲象,这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1997年9月,我考入税务部门,成为一名光荣的税务人。从此,我从税收的视角,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后,我进一步想到,要发挥好税收职能作用,引导和激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让生态环境更好、人与象的关系更和谐。

2016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开工。这条铁路全长1035公里。铁路开工,乡亲们欢欣鼓舞。

然而,我却有些担心。铁路沿线原始森林广袤,动植物资源丰富,修建铁路会带来不小的生态压力,最突出的就是亚洲象的迁移问题。一次,去建设单位辅导税费政策时,我了解到,原来早在铁路设计之初,相关部门就已经调研了亚洲象的分布和迁移通道,制定了绕避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延长隧道、以桥代路等措施,知道这些后,我放下心来。同时,我更认识到,尽力解决好建设项目的涉税事项就是我能为铁路建设所尽的力量,也是我能为保护亚洲象所作的涓滴贡献。

为了保障铁路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我们指定联络员对建设项目提供“一对一”的政策解读及账务处理操作,特别是针对铁路穿过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个热带雨林保护片区的特点,重点对企业进行环保税等专项辅导,及时解决企业的涉税难题。

“苏哥,快帮忙看看!征期马上就要结束了,磨憨站建设的环境保护税该怎么申报啊?”一天早上刚上班,我就接到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干部的电话。仔细询问得知,原来是磨憨站旅客服务中心、商业区、站前广场等基础设施的施工方办税人员申报环保税时遇到了难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项目推进,这位办税人员在税企微信群中发了求助信息。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干部看到信息后,立即打电话给我。我及时与主管生态环境的部门沟通,帮助企业确立了征收子目及计税依据,企业顺利申报缴纳了环保税。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西双版纳自此迈入铁路运输时代,家乡到昆明的车程缩短到3个小时。

中老铁路线上,有一个站点是为了不影响亚洲象活动而专门设计的,是铁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共存的典范,也是中老铁路线上以野生动物命名的特殊站点,这就是野象谷站。站房以“热带雨林、自然野象谷”为设计风格,远眺如同一只亚洲象挺着象牙在热带雨林中悠闲漫步。

野象谷站建成后,我带着孩子专门去了那里,乘上复兴号动车,穿越热带雨林,回到家乡。一路上,我都在跟孩子讲着大象、雨林和铁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