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光影讲述“税月”故事

2023年10月30日 版次:08        作者:口述:余国彪 整理:徐卫兴

细细算来,从我购买第一台相机到现在已有40年了。1983年,我还在部队当兵,为了给千里之外的父母寄照片,我用几年积蓄购买了一台红梅牌黑白相机,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冲胶卷、放大照片,自此踏上了摄影“追梦”之旅。

20年从事税宣,把摄影爱好变为工作

1985年进入税务系统后,我在基层税务局办公室工作,除完成文字材料外,相机就是我最好的工作“武器”。那时候,单位举办活动、开展税收宣传等很多的照片都由我来拍摄,我的摄影技术也不断精进。

2000年9月,我调入荆门市地税局从事税收宣传工作。根据组织安排,我开始创办《荆门税务》杂志,成为一名专职编辑。

做杂志的要求高,从封面、封底到消息插图,无不需要好的照片。起初,我邀请摄影行家帮助拍摄,并虚心跟他们学习,经过一段时间“跟班”,我的摄影技术进一步提高,不仅能完成《荆门税务》的照片拍摄,还成为当时《湖北地税》杂志的骨干作者。有一年,《湖北地税》有3期杂志都采用了我拍的照片做封底,在全省税务系统得到同行们的认可。

为了讲好税收故事,除拍摄税务人外,纳税人也是我镜头里的“常客”。2018年,湖北省有序推进煤矿关停退出工作,在湖北宝源煤矿关闭前夕,我来到这家煤矿拍摄。在井下450米深处,漆黑的环境、隆隆的机器声让人紧张,也让人感慨创造税收的艰辛。最终,我拍下煤矿工人们黢黑的脸庞,编辑成《远去的背景》组照,在《荆门日报》等媒体刊载并获得第28届湖北省摄影艺术展纪实类银奖。

摄影是门综合艺术,对知识积淀、实操历练和艺术构思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身处读图时代,我们的税收宣传更应注重提高摄影技术,拍出真实、精彩的画面。

从2000年着手创刊,到2021年退出《荆门税务》杂志编辑工作,这些年里,我一边提升拍摄水平,一边加强对通讯员摄影技术的培养,常为他们开展摄影讲座,甚至上门指导拍摄。

摄影本是爱好,但税务杂志编辑工作为我提供了舞台,倒逼我把摄影变成专业加以研习,并为我探索更多摄影主题打下了基础。

对焦社会与自然,多幅作品获业界认可

文艺创作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从税收摄影扩展到纪实、生态、风光摄影,我始终关注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突袭荆楚大地。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通过申请拿到了特殊“路条”,开始组织13名摄影师为372名援荆医护人员拍照。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成为携手“战疫”最真实的写照,我也因此被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联表彰为“优秀文艺志愿者”。疫情期间,我还用相机定格了一幕幕英勇逆行、守望相助的感人瞬间。其间,我拍摄的《感恩》《脱下防护服的白衣天使》等作品,先后入选多场抗疫专题摄影展。

纪实摄影记录现实生活,风光摄影则记录大自然的美妙。为了拍摄鸟类,我利用业余时间奔赴周边各个观鸟点。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在河南平顶山,我拍到一只雄性红腹锦鸡与两只松鼠相遇的瞬间,《邂逅》这幅作品被多家媒体刊登,并在《摄影世界》和《数码世界》杂志联合举办的摄影赛中被评为“最佳瞬间奖”。

近几年,我的摄影作品《小猴历险记》《铁笔绘宏图》在湖北艺术节上获奖并展出,《展示》《盛世闹春》等作品先后入选“魅力中国”全国摄影大奖赛、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角逐》等多幅作品在《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刊载。我本人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2020年,我被中共荆门市委组织部和宣传部评为第二批“荆门名家”。今年3月,“荆门名家”余国彪摄影工作室授牌成立。

十分幸运,我的兴趣爱好与税收本职工作能这样无缝对接;特别庆幸,我的摄影梦和税务梦能如此完美相融。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未来的日子,我还将竭诚为税收事业献余热,为摄影事业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