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哈佛大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以表彰她对女性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研究。作为哈佛大学经济系首位获得终身教授职位的女性经济学家,戈尔丁从经济理论出发,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中男女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在过去一两个世纪,全球女性劳动参与率明显提高,但在各国,职场性别歧视都是热门话题。劳动市场中的女性为何增多?什么原因导致了男女工资差距?如何消除这种差距。克劳迪娅·戈尔丁的研究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
对于戈尔丁的获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雅各布的评价为“增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诺贝尔奖官网发布新闻稿中提到,戈尔丁是第一个提供几个世纪以来女性收入和劳动力市场参与情况的学者,希望戈尔丁的研究能够推动有意义的变革。
戈尔丁使用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解释了性别职业分割和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影响因素。为了解释行业内部的性别职业分割,戈尔丁使用1890年—1940年间制造业和文职工作的数据,从计件支付工资和计时支付工资两种工资支付形式入手展开研究,构建起职业分割监督模型,解释了行业内部的性别歧视。
围绕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变化,戈尔丁将19世纪后期至今的女性就业划分为四个阶段,揭示了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女性就业的变化过程。她通过研究分析,提出经济不平等性与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女性接受教育的变化趋势推动了女性就业。接受更多教育的劳动力能够产生更高的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教育的发展也能够带动技术的进步,如果更多的人可以公平地接受高质量教育,那么技术进步将会降低性别间的经济不平等性。戈尔丁认为女性劳动力遭遇性别歧视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并从二战、避孕药的获得性以及最长工时立法角度进行了分析。
戈尔丁的研究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女性参与家庭和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她将1900年—2000年间的女性大学毕业生分为五组,总结一个世纪以来女性在参与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变化,并总结出性别收入差距与女性家庭周期密切相关。家庭中的女性收入与儿童数量及成长存在负向关系,但男性收入却与其存在正向关系。女性的收入会在孩子出生后急剧下降,并且这种收入下降至少会持续10年。但是当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上小学以后,女性可以增加带薪工作时间,缩小收入差距,但收入不会超过父亲。此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5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参与率持续提高。因为工作到70岁,使已婚的高龄女性获得的终身社会保障福利数额大大增加,基本与男性持平,足以抵消她们年轻时低收入被拉开的差距。而男性工作到62岁以后,他们的社会保障福利几乎没有增加。
通过追踪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戈尔丁使用现代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展示了几个世纪以来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真实情况,揭示了女性就业与性别歧视、教育发展史、经济的不平等性以及收入差距之间的密切联系,对理解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模式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