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忆,铭刻着城市建设发展和时代进步变迁的岁月痕迹。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老字号和非遗文化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新老转换动力不足、技艺传承吸引力不足等难题。如何破局出新、让技艺延续,成为“守艺人”的心头事。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部署,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关注老字号企业发展和非遗文化传承,通过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全面提升税费服务质效等举措,鼓励更多手艺人成为“守艺人”,助力老字号企业和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税惠加力
指尖“老手艺”刻画“新时代”
一支笔、一柄刀、一把锤……简单的工具在匠人的手里变幻出惟妙惟肖的精美画面。
“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说的正是衡水内画。衡水内画鼻烟壶最小的只有5厘米高,用料器制成小瓶子,瓶内用铁砂摇磨成乳白色,然后用特制的弯头竹签笔或竹签狼毫笔蘸上颜色,伸进豆粒般大小的瓶口内,融入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画出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等,是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2006年,衡水内画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画工艺复杂,全手工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少则月余、多则半载,加之无法批量制作,此项艺术发展缓慢、市场低迷。随着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内画。我们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公司开发了内画提梁壶、茶筒、八棱瓶、烟灰缸等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拓展。”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冀派”艺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龙头企业之一,谈起税惠政策对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赋能加力,该公司董事长张汝财感触颇深,“税务部门把新政策分类整理、印制成册,面对面地向我们宣传辅导,实现税收优惠政策不问即送、涉税业务不见即办。让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工艺上,将减免的税费用于开办内画艺术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学习传承内画工艺。”
新时代展现新风貌。该公司围绕航天英雄、奥运冠军等人物题材,以及长征胜利70周年、建军95周年等重要节日题材和重要活动题材,创作出众多紧跟时代潮流的内画作品。
走进位于廊坊市广阳区的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许晓芳的工作室,一件件形状各异、色泽夺目的漆器摆放其中,漆器表面的花鸟栩栩如生、人物形态各异,轻轻一摇,清脆作响。
“脱胎漆器以造型新颖、漆面光泽明亮、制作精巧、内壁平滑而著称,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列为‘中华三宝’,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许晓芳自豪地说,“这么好的东西,也曾经历低谷期。是税收优惠政策在关键时候拉了我们一把,让工作室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尝试新材料、扩大宣传等,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很是期待。”
广阳区税务局以“落实税惠政策+优化税收服务”为双引擎,针对辖区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量身打造宣传服务团队,一对一、点对点上门开展个性化辅导,重点解读企业适用的税费优惠、解答涉税热点问题,精准落实各项政策,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随着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国潮、国风正在变成时尚文化新宠,越来越多的国人将国潮、国风作为表达自我情怀和追求时尚态度的新形式。
最近,在邯郸市鸡泽县诗经文化园、毛氏文化园,一个个承载着诗经文化的“葫芦烙画”作品吸引了游客驻足观看、拍照打卡。这些“葫芦烙画”出自邯郸市非遗文化传承人任进利之手。
据任进利介绍,葫芦谐音“福禄”,寓意福禄双全,自古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近年来,他深入研究葫芦烫印、烙画、雕刻、彩绘等各种工艺技术,把自己种植的葫芦加工成烙画葫芦、雕刻葫芦、茶具葫芦、挂件葫芦等,深受客商喜爱。“以前,我只是将葫芦工艺制作当作爱好研习,大订单和需要用票的订单都不敢接。如今,我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创办了工艺品公司,还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政策。”任进利说。
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鸡泽县税务局精准对接非遗文化企业需求,为非遗项目和非遗企业精准画像,提供一对一精细服务,组织惠民实践团走进“葫芦烙画”“梅花拳”“弦子腔”等基地,了解项目传承现状、企业经营情况,宣传税费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举措,推动政策红利第一时间转化为非遗文化发展的动力。
武强年画、隆化宫绣、易县易水砚……越来越多的匠人成为非遗文化的守护者。
税惠添料
舌尖“古早味”又增“新味道”
不入柴沟堡,不知熏肉香。柴沟堡熏肉的制作历史,距今已有200多年。柴沟堡熏肉非柏木不可用,历经选料、分割、浸泡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以“肥不腻口、瘦不塞齿、皮烂肉嫩、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的风味,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味蕾记忆。2009年,“柴沟堡镇熏肉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张家口柴记食品有限公司是柴沟堡熏肉的代表企业,经过20年的耕耘,目前已发展成为年产量3000吨熏肉制品的区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从小作坊发展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龙头企业,是税务部门陪伴我们爬坡过坎、一路前行。”该公司负责人张玉娥介绍,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竞争激烈、技术创新压力大等问题。怀安县税务局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企业的困境后,立刻成立服务团队,开启“陪伴式”“全周期”纳税辅导服务,在宣讲税费政策的同时,还帮助企业挖掘产品特点。
“税收优惠政策树立了激励创新研发的导向,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张玉娥说,“我们在继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丰富产品种类。目前,公司实现了无菌操作,同时迎合市场需求,从单纯的猪肉熏制品拓展到熏制羊、鸡、兔、豆制品、蛋制品,还有‘香柏烤制’西式产品4大系列70多个品种。”
相较于柴沟堡熏肉可短期贮存、耐运输,深一轩清真风味炖牛肉则略显“傲娇”,非堂食不可得其味。
在衡水市深州市西外环路边,一家穆斯林风格的建筑格外亮眼。这里就是以经营清炖牛肉、铜锅涮肉为主的深一轩回民饭店。停车驻足,香味儿扑面而来,走进大堂已是宾客满座。“老板,大碗牛肉一套。”一声吆喝后落座,您就擎好吧。连皮带筋儿的大块牛肉浸润在酱色的高汤里,几段嫩绿的香菜,配上刚炸出锅、还裹着一口儿热油的椒盐辣椒皮儿,再来上两块酥脆的角饼。这味道,绝了!
深一轩回民饭店创建于1989年,几十年来深耕一种食材,肉质软烂不塞牙,清汤味足够鲜美,吸引着远近食客慕名而来。2020年,在全国餐饮行业品牌培育调研推广活动中,深一轩回民饭店被审核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22年,“深一轩清炖牛肉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小技艺得以传承发展,这里面有一味不可或缺的佐料,那就是税收优惠政策。现在新政策一出台,我们就能通过短信、微信收到税务部门的推送信息,紧跟着就是上门解读、指导申报。今年上半年,我们已享受近万元税费减免。预计下半年,公司还会有1万元左右的税费减免。这些钱,足够我们采购500多斤鲜牛肉了。”该饭店负责人张立怀说。
三百年老字号,九代人吃槐茂。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槐茂,如今依旧坚持手工倒缸,传承老规矩“一斤面酱一斤菜”。同时,为符合当代人清淡口味的消费需求,他们创新实现了减盐30%,开发出“减盐不减香,下饭更健康”的槐茂酱园小菜。“守艺人”的精心制作加上时间的发酵,成就了槐茂酱菜味道鲜美、脆爽可口的独特风味。槐茂品牌得以被商务部授予首批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槐茂酱菜制作技艺”被认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倒三酱才出缸,老缸酱菜就是香”。为守住这份好味道,助力老字号企业释放潜力、焕发活力,定兴县税务局主动为该企业安排专属联络员作为“项目管家”,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税费优惠政策宣传、辅导,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守住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生命线。
“创新发展的路上,感谢税务部门一路相伴。”保定槐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表示,“这几年,公司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仅今年就享受减免税费19.48万元,让我们在技术创新上更有底气了。”
邯郸市的花馍、河间县的驴肉火烧、石家庄市的金凤扒鸡……提及这些传统美食便会让人口齿生津,每一口裹挟的历史底气和韵味都会扑面而来,在带给人们果腹的满足感的同时,也带来情感慰藉的幸福感。
税惠提气
记忆“旧民俗”演绎“新腔调”
河北梆子、献县皮影戏、深州形意拳……这些民俗表演在庙会上、重要节日里,都会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像记忆。
据沧州市献县皮影戏第五代传人、段村镇新生梨园皮影剧团团长张维宗介绍,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以在灯下用兽皮刻制的影人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戏剧之一。一个皮影人,用5根竹棍操纵,不仅要求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也要制动锣鼓。近年来,做皮影、学皮影戏、看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皮影戏如何传承下去?这些问题曾让张维宗困惑不已。
为支持非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献县税务局以“落实新政策+办好惠民事”为双驱动,主动了解辖区内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辅导,为企业量身打造税惠“锦囊”,精准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人员非常支持我们企业的发展,不论是业务辅导还是政策宣讲都很及时,减税降费带来的红利也很直观。2022年,公司享受留抵退税50余万元,我们把这笔退税款用于扩大‘百匠工坊’的建设。”献县匠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齐冬梅表示,有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公司创新了发展思路,主动邀请张维宗在内的30余位非遗传承人加入“百匠工坊”。
不久前,在单桥景区非遗文化展演馆,张维宗为游客表演了皮影戏。游客们屏气凝神盯着幕布,时而眉头紧蹙,时而捧腹大笑。演出结束,掌声四起,几位游客意犹未尽,走到后台向张维宗询问表演技巧。如今,张维宗不再为皮影戏传承的事担忧了:“景区专门打造了非遗文化展演馆,除了定期在这里演出,工作人员还带俺到学校教皮影,每次孩子们都会抢着上台尝试,皮影戏传承终于有了盼头。”
看完了献县的皮影,咱们再来看看中国“杂技之乡”吴桥。
吴桥杂技传承千年。民谣里唱着:“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吴桥人对杂技有着特殊的爱好,从一门谋生手段,发展到如今在世界舞台上闪耀的吴桥杂技,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和磨砺,也是一代又一代人在传承中创新的结果。当然,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也为其提供了莫大的助力。
传统杂技艺人常常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把式,把式,全凭家什。”简单几个字,道出了杂技道具制作在杂技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吴桥有100多家从事杂技魔术道具生产的企业,吴桥县丰耀杂技魔术道具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吴桥浓厚的文化基础加上持续加码的税费优惠政策,让我们坚定了深耕这一领域的信心。今年,我们已享受到5.98万元税费优惠政策。”该公司负责人周文明说。
据周文明介绍,该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了杂技魔术道具产业园,从最初杂技魔术道具的设计、研发、制作和销售,延伸到演出服装设计、杂技影视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发展的蝶变。目前,该园区年产道具20多万套,涵盖2000多个品种,受到众多杂技爱好者和客商的青睐。“这一批‘太空转轮’准备送往南方。吴桥道具不仅走出了吴桥,还走出了国门。我们常年与西欧、非洲等地的杂技魔术演艺团体保持业务往来,为吴桥杂技走向世界舞台锦上添花。”周文明高兴地说。
据悉,今年吴桥县税务局多次组织税收政策辅导会,并建立了税企微信群,提供远程帮办服务。该局定制了印有“税企一家微信群”二维码的税收宣传水杯,发放到杂技大世界周边百余家宾馆、饭店、商店,杂技魔术道具生产、开发企业,杂技学校和民间杂技演出公司、团体的负责人及财务人员手中,方便大家第一时间了解税收资讯、政策提醒、事项告知等内容。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下一步,河北省税务局将持续关注老字号和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聚焦“守艺人”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助其持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