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记者节。11年前,我曾面临当律师还是当记者的职业选择,最终我选择了成为新闻人。这份职业为我提供了另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让我有机会去看到、去记录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出的不平凡。
回想自己的记者经历,11年前第一次采访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那是在西直门地铁口暗访一位“发票贩子”,犹记得当时的我虽表面镇定,内心却紧张得不行。
那时的我没有想过,后来自己会参与多项重大税收改革的报道;也没有想过,自己会连续多年作为上会记者采访全国两会、见证重大国际税收合作事件;更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还会站在摄像机前,拍摄融媒体新闻作品……时间的历练,让我从青涩到成熟,但对新闻理想的热忱未曾改变。
我成为记者的2012年,正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那年。在我的印象中,党的十八大以后的税收改革年年都有硬任务,税务部门年年都有新气象。
这些年,我参与了多项重大税收改革报道任务,在工作中见证税收发展、记录改革速度,尤其是连续几年参加全国两会的采访报道,在两会这一政治传播高地上看我们的税收改革,更生感慨。每次上会采访,无论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或小组热议中,都能看到税收的身影。这些时刻,让作为税务记者的我倍感自豪。我意识到:税收,不单单是我们看到的一个个印刷字体的表述,还是“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使命和担当,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支柱和保障。
好故事在现场,好记者永远在路上。
2019年,国家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大多相关报道都在关注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偶然一次电话采访中,有位税务所长对我说:“王记者你可以来看看,落实减税降费,我们基层也很辛苦的。”
挂了电话,我立刻开始准备,前往上海市宝山区税务局第十一税务所,跟着税收管理员展开了一天的“体验式”采访,并写下《减税降费日子里 税收管理员的一天》。这次采访让我感受颇深:基层税收管理员确实很辛苦,基层税务人落实政策真的很拼!庆幸自己的果断决定,让我在现场看到了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在工作中,我时常被采访对象感动着:采访“最美税务人”张克成时,我被他的忠诚与坚守感动着;采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小冬时,我被他的敬业精神感动着;采访扶贫税务干部刘双燕时,我被她扎根山区的无私奉献感动着……我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他们的事迹,这些报道是具象的他们,更是全国千千万万名普通税务人的缩影。
近年来,中国税务部门积极倡导构建“一带一路”税收合作新格局,并于2019年在浙江乌镇主办首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当时,我有幸在现场,采访到许多国际税收“大咖”和多国税务官员。论坛上,他们对“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和中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高度评价,促使我写出了《从古老乌镇出发,架起跨越世界的税收桥》这篇论坛侧记稿件,不少外国税务官员和经合组织财税专家收藏了有相关报道的《中国税务报》。
随后两年,论坛均在线上通过视频形式召开,我坚持跟踪采访,陆续采写了多篇稿件。对我而言,每一次采访不只是工作,更是通过记者的眼睛感受镜头无法记录的情感和氛围,是与各国代表、官员以及媒体同行一同见证时代脉搏的跳动。
放眼未来,我想对自己说:王记者,希望你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光芒,初心不改,坚定前行。
(作者:中国税务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