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故乡金秋美

2023年11月07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陈显信

金秋时节,地处陕北黄河沿岸的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美不胜收。黄澄澄的玉米、小米,红彤彤的苹果、枣子……在黄土地上渲染着丰富的颜色。

今年68岁的李东芳,一边摘着红枣,一边情不自禁地唱起爷爷作词的《东方红》。佳县曾经是黄河沿岸自然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也是颂歌《东方红》的故乡,毛主席转战陕北时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李东芳是《东方红》的词作者李有源的孙媳妇。李东芳告诉记者,以前她的丈夫身体不好,家里因为常年治病欠下不少债,加上孩子小,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

“现在好了,赶上国家的好政策,看病有国家给报销,孩子也都有了自己的营生,不用操心了。我参加村里的合作社还可以领分红,日子美着哩!”李东芳说。

李东芳家的变化是佳县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佳县立足自身特色,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如今,佳县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特色产业飞速发展,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

“在推进县域经济特别是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税务部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佳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苏晓洁说。

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佳县税务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把税收服务向“三农”领域全面延伸。

哞哞哞……佳县根根特色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牛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记者看到,草棚里堆满了打包整齐的干草料。粗饲料加工机械、混合饲料加工机械、疫病防治、消毒、废弃物处理等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牛舍里的工人忙碌着给牛添加饲草、打扫圈舍。

“以前我们只会养牛,对税费政策一点也不懂,税务局的干部上门宣讲和辅导,手把手教我们开票、操作电子税务局,让我们及时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根根特色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增兵说。

殷宝生是佳县税务局驻王家洼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有养殖大户,也有弱劳力、无劳力户。我们帮养殖大户成立了合作社,推动弱劳力户以资金、土地等方式投资入股,在壮大合作社规模的同时,也提高了弱劳力户的收入。”

红枣是佳县的一大特产,被当地农民称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为了让红枣变成“畅销枣”,佳县不断推进老枣园综合技术改造。目前,佳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82万亩,其中有机红枣认证面积达30万亩。去年佳县红枣产值达15亿元,超过全县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佳县税务局干部走访红枣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详细讲解农产品初加工免征增值税政策,以及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政策,并征求企业对纳税服务、税务事项办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今年我们已累计享受各项税费优惠20余万元。”佳县五妹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准备延伸红枣等农产品产业链,加大研发力度,为传统红枣产业提档升级开辟新路径、培育新动能,带动更多农户富起来。

走进佳县王家坬村,果农王生和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散发着清香,王生和与家人忙前忙后。王生和告诉记者,王家坬村全年光照充足,土壤无污染,昼夜温差大,引进的山地苹果个头大、色泽鲜亮、口感甜脆,目前果园已经进入了采摘期,订单量非常大。

据了解,王家坬村目前苹果种植面积有800亩,亩均效益可达2000元至3000元,是带动该村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也是王家坬村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佳县税务局成立了“税惠助农”宣传团队,到果园了解苹果的生产销售情况,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同时积极动员系统干部职工购买助农产品,帮助果农拓宽销路。

佳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成说:“我们将充分发挥税费优惠政策对特色农业产业的助力作用,推动特色农业进一步提升效益、扩大规模、打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