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数据价值 赋能基层税务绩效管理

2023年11月08日 版次:06        作者:张福伟 聂仁君 刘文竹

深化组织绩效、个人绩效“两个绩效”融合共进,是提升基层税务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立足基层实践,笔者认为,应持续挖掘大数据的价值,着力提高“两个绩效”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干部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用足用活数据。对税务绩效管理数据进行采集,推动考核考评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一方面,推动绩效考评模块嵌入各个信息系统,自动采集相关数据,在组织绩效指标“机生机汇机考”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数字人事系统与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党建云平台、“一户式”应用2.0版系统等系统平台的屏障,实现考核数据自动化采集。组织绩效方面,注重从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上进行采集;个人绩效方面,注重从工作量、工作难度及完成质量上进行采集,分岗位、分层级确定合理权重,计算转化为相应分值。另一方面,在实现数据采集后,通过建立关键表格,对组织绩效、个人绩效、岗位人员工作数据等进行交叉比对和自动纠错,并自动填入“两个绩效”对应分值,按一定规则同步到数字人事系统各模块中。同时,定期核查“两个绩效”不相符的数据,经人工确认审批后,由管理人员按相应规则在各系统中手动纠错。

多维多元“画像”。合理配置“两个绩效”各类分值计算,科学规范评价标准,优化各项内外部评价方式及占比,促进干部评价更精准、干部“画像”更立体。一是合理计算绩效分值。凸显以“贡献度”“表彰度”为主的考评导向,对在组织绩效加分中作出贡献、主动担当专项工作、获得表彰表扬的干部,予以个人绩效适当加分。二是科学规范评价标准。比如,在细化内部评价上,推动内部评价模块与个人绩效管理、工作记实、自拟任务等模块的自动关联,为评价者提供更为直观量化的数据参考。在用好外部评价上,可依据部门、层级、岗位赋予不同人员差异化权重。同时,发挥外部智库和第三方机构的作用,提升考评客观性和专业化水平。三是对标评价调整权重。比如,根据组织绩效考核结果排名,自动调整个人绩效考核中各项指标的占比;应适当区分行政干部和业务干部的内外部评价占比,基于岗位职责与个人贡献,给予干部更精准的考核评价。

向上向善引领。推动大数据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全流程,实现干部考核结果在“选育管用”各环节的使用,引领干部向上向善。一是丰富干部成长账户。梳理平时表现,突出工作实绩,实时记入个人成长账户,实现考在平时、管在长远。纵向上,与干部以往年度表现进行比较;横向上,按层级和岗位与他人进行比较,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模型。尝试在更大范围内综合分析干部成长数据,树立符合组织需求的“好干部”标杆,引领干部向上向善。二是畅通沟通反馈渠道。沟通反馈机制能够化解工作堵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目标任务落地。应增加沟通反馈模块,以电子表格形式累积工作难点堵点及化解措施,汇总、分析、推广具有代表性、实效性的沟通案例,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地。三是坚持激励约束并重。对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开展正向激励,对不干事、不成事的干部进行反向惩戒,构建环环相扣的评价结果运用体系,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职级晋升、教育培养等深度挂钩。对扣分较多者,实施严厉的约束措施,杜绝“平均主义”与“老好人”现象。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黄山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