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高安市税务局围绕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的工作要求,以规范日常征管为主线,以精准风险防控为驱动,以化解执法风险为保障,以强化税收共治为支撑,多措并举,提升基层税收治理效能和水平。
一是优执法,促规范,日常监管有为有力。
全面构建“五员”管理体系。办税服务厅成立由5人组成的集中审核审批组,对32项前移审批事项实行扎口管理;按照“谁前移、谁把关”原则,审核审批组按日将办结事项推送给业务主管及税源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极大提升了业务办理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各税源管理分局从日常琐碎的审批事项中解脱出来,有效开展巡查巡管,了解掌握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现状,及时查找和发现涉税风险,为精准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推进5C监控评价。以征管质量5C监控评价系统和征管质量提升系统为抓手,针对5C劣项指标持续分析整改,指标承接部门加强对前台及管理部门业务指导,不断规范税费种认定、发票管理、退税管理及欠税管理等业务办理,确保征管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面完善行业管理指引。结合当地重点税源和特色产业,先后制定了陶瓷生产企业以电控税预警管理指引、矿山开采行业管理工作指引、货运行业税收管理指引等特色行业管理办法,按月开展行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费种征管质量分析,针对房地产等业态开展税种政策执行情况分析,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转方式,提质效,风险防控常抓常新。
加强风险管理,实现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结合实际优化税收风险管理模式,出台税收风险防控工作指引,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矿产品批发、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涉税数据按季分析,预警管理,提前防范化解风险。
强化数据治理,实现监管模式由“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转变。切实发挥数据驱动作用,推动税收管理理念、方式、流程转型升级,组织专业力量制作完善了房地产项目清算、陶瓷生产等风险评估模型,从物耗、能耗、薪资等多种维度综合分析,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进行精准监管;加强税费联动管理,采取“一税种异常,全税种跟进”方式,共同分析、筛查去重,统筹下发疑点数据,确保实现税政统一、税负公平、应对规范的目标。
三是明纪律,严问责,内控监督从严从实。
充分应用内控监督平台,对执法薄弱环节定期开展疑点扫描和数据核查,全面防范执法风险。针对专项审计、省局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现金税费征缴薄弱环节、重点风险的防控,加大监督力度,守牢现金税费安全底线。严把“岗责、风控、监督”三道关口。规范人员岗位权限配置,对不相容岗位分离分设,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分类开展监督执纪。把规范税收执法作为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加大考核考评力度。对执法得当、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在评先评优中予以优先;对管理缺位、程序不当产生不良影响的,对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涉嫌违规的,开展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严重违法违纪的,移送纪检部门严肃问责。
四是强协作,优共享,税收共治善作善成。
强化异地协作管理。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及时组织人员应对异地协作任务及跨区域税收风险任务,抓牢增值税发票风险管理,有效降低涉税风险。
优化数据共享应用。配合市政府完成综合治税平台升级改造,扩宽信息渠道,统一信息格式,打通数据壁垒,接收发改委、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医保、电力等外部门数据31万余条,推送涉税数据16万余条。通过综合分析综合治税平台数据、申报入库、财务报表信息、企业进销匹配数据,建立风险特征库、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模型,对纳税人涉税风险进行归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从源头防范税收风险。
完善部门沟通协商。建立涉税风控、稽查、公安等部门定期协商制度,着重开展信息共享、协商涉税业务、涉税案情分析、实施联合办案等管理协同,进一步提升部门间共享共治、协税护税效能。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高安市税务局、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