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解渴”秦川八百里

2023年11月17日 版次:02        作者:本报记者 陈显信

青山如黛,白云悠悠,滔滔江水润泽秦川。

今年7月中旬,“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先期通水。四个月来,来自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江水,穿过近百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流入黄河最大支流——渭河,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成功“握手”。

“引汉济渭”工程顺利推进的背后,陕西省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持续关注工程进展,及时有效解决企业经营和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涉税难题,全程服务“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同时,有效发挥绿色税制作用,落实落细各项税惠政策,推动水源涵养区绿色发展,力保一江清水出秦岭。

15亿方长江水“解渴”关中

西安是“引汉济渭”工程首个受益城市。今年7月,汉江水通过秦岭输水隧洞进入黄池沟配水枢纽,通过黄池沟黑河连通洞进入黑河水库西安供水管网,实现先期向西安通水。

“引汉济渭”工程通水,让西安的群众和企业欣喜不已。“老西安”郭慧民说道:“西安一直是个缺水的城市。现在好了,国家为我们调来了南方的水,西安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为西安市的用水企业,有了‘引汉济渭’调来的汉江水作保障,我们对未来发展信心更足。”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高翔说。

据了解,为迎接汉江水,西安市规划了16座水厂。除了已建成的西南郊水厂二期一阶段项目外,周至县金凤水厂也即将完工。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水资源情况决定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陕西省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全省71%的水资源分布在陕南地区,缺水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瓶颈”。

为改变这一现状,1993年陕西启动省内“南水北调”工程查勘,201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经过十余年艰苦奋斗,今年“引汉济渭”一期工程完工,实现通水。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郑维国表示,“引汉济渭”工程从陕南调蓄丰水期的汉江水至关中渭河流域,既带动陕南绿色产业发展,又可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同时,可增加渭河入黄河水量年均6亿立方米—7亿立方米。

据了解,“引汉济渭”一、二、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从汉江调水15亿立方米,满足包括西安、咸阳、渭南、杨凌在内的共21个受水对象的生活及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万人,可支撑受水区内1.1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

“税务管家”护航“惠民工程”

在佛坪县与宁陕县交界的子午河峡谷段,碧波荡漾、重峦叠翠,高大雄伟的三河口水利枢纽如磐石般横亘在峡谷中间。三河口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调蓄水源工程,主要任务是调蓄支流子午河来水及一部分抽水入库的汉江干流来水,向关中地区供水并兼顾发电,每年可实现自流供水5亿立方米。

在三河口水利枢纽建设伊始,国家税务总局佛坪县税务局就建立了“一对一、点对点”的“税务管家”服务机制。在税前辅导环节,由专属“税务管家”与企业定点联络,定期问需宣传;在税中跟踪服务环节,“税务管家”整理分类前期收集的诉求,统筹做好诉求办理;在税后权益维护环节,“税务管家”围绕企业涉税问题精准处理,推动诉求落实落地。

“2017年以来,‘税务管家’辅导我们享受各项税费优惠5600万元,为我们加速推进工程建设助了一臂之力。”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张延霞说。

目前,“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正加速推进,其北干线建设工地上,一个个桥墩正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我们的建设也一刻没有放松。让我们感动的是,在项目加紧建设的过程中,税务干部也一直关注着项目进展,随时提供服务。”张延霞介绍,“税务管家”随叫随到,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申报、开票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企业实际提出项目建设的税收建议。

陕西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助力“引汉济渭”各项目段建设顺利开展,陕西省各级税务部门及时跟进税费服务。一方面,成立“税务服务”团队,按月定期与各重点项目财务人员沟通,密切跟踪项目进展情况,详细解读涉及企业的税费政策。另一方面,通过税企互动交流群等方式,对企业可能遇到的税款申报问题、涉税政策问题,及时给予解答与辅导,同时提醒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严防涉税风险,真正形成建设项目与税务人员一对一的税收服务,助力项目建设“再提速”。

落实绿色税制涵养源头“活水”

汉水北上,不舍昼夜。为确保一江清水出秦岭,陕西省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绿色税制引领绿色发展的作用,落实落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为水源涵养区经济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税收动力。

洋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和“引汉济渭”重点水源涵养地。桑德汉中洋县水务有限公司是当地一户污水处理企业,企业在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时因环保处罚不能适用相关政策,税务部门了解情况后及时联系环保部门指导企业进行整改,近期企业顺利享受了资源综合利用免税政策。

洋县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护好水源地,该局近年来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常态化组织业务骨干开展绿色税收政策宣传,为企业提供“定制政策包”,帮助企业既算清“减税账”,又算清“生态账”,引导企业走好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石泉县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坐落在该县的陕西环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积极引进能耗低、效率高的新型设备,有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虽然前期设备投入花费高,但税务部门为我们减免了环保税,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了8.9%,带动跟我们合作的排污处理公司也引进了新设备。环保税多排多缴、少排少缴,这笔账大家都算得很明白!”企业负责人王林说。

在陕西,随着绿色税制的宣传和实施,越来越多的排污企业开始转变观念,主动升级改造、减污降碳、节能减排,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省河流总体水质优,在监测的101条河流230个国控、省控断面中,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221个,占比96.1%,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陕西税务部门将持续跟进‘引汉济渭’项目建设,在政策落实、诉求响应、精细服务上持续发力,同时不断释放‘绿色税制’政策效应,支持更多企业走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动陕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有颜有值’。”陕西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包东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