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下简称《裁量基准》)实施一年来,在税务稽查、税收征管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数据显示,一年来,东北区域偷、逃、抗、骗、虚开恶意违法案件占比和轻微违法行为平均罚款金额均实现同比下降,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和执法人员认可度实现总体提升,“两降两升”表明东北区域税收执法“一把尺”得到实质性推进,取得实质性成效。
202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裁量基准》,对7大类55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进行了统一规范。在此基础上,国家税务总局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与东北“三省一市”税务局联合制发《关于建立东北区域税务执法协同合作机制的方案》,明确合作方式及内容,推动协同执法提质增效;继而将业务范围扩展到“说理式执法”,制定了《东北区域推行“说理式执法”工作实施方案》,在东北区域启动“说理式执法”工作。
数据显示,《裁量基准》实施一年来,东北区域税收轻微违法行为平均罚款金额以及恶意违法行为的数量和占比均有明显下降。“三省一市”税务局当期对经常发生的轻微违法行为处罚的平均罚款金额下降35.8%。2022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三省一市”税务部门作出偷、逃、抗、骗、虚开恶意税收违法处罚案件共1770件,占当期处罚案件总数的0.82%,上年同期这一占比为1.29%;“三省一市”税务局因适用裁量基准引发的行政复议、诉讼案件为零。
《裁量基准》充分考虑区域执法实际,有超半数基准的裁量因素为“是否改正”“是否配合”,有效引导纳税人自觉遵从。“三省一市”2022年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得分与2021年相比均有所提升。《裁量基准》以“定额+幅度”的方式合理压缩裁量空间,配套使用处罚裁量程序,运用智能化手段进一步规范执法,确保罚款金额“算清算好”,实现对税务执法行为的常态化、精准化、机制化监督,有效防范了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风险。
据了解,在实施《裁量基准》过程中,税务总局驻沈阳特派办与东北“三省一市”税务局精诚合作,通过集中办公等形式,科学完善执法流程,及时破解执法难题;先后两次召开执法协同会议,组织推进会、座谈会50余次,解决、征集、采纳问题建议600余条,推出3批次近50条政策执行口径,修订裁量基准1次。
税务总局驻沈阳特派办副特派员桂树斌表示,《裁量基准》有效推动了东北区域税收营商环境的优化,对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沈阳特派办与“三省一市”税务局将按照税务总局要求,持续优化完善区域裁量基准,推陈出新、求实问效,探索出科学完备的区域裁量基准制度,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丰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