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路通·在浙里

给“走出去”企业提供重要涉税信息

2023年11月24日 版次:08        作者:张培苗 施凯仁 本报记者 虞立教

“税路通·在浙里”,是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推出的“税路通”子品牌,内容涵盖浙江税务部门梳理编写的税收政策服务包和《“一带一路”税收服务班列——走进RCEP宣传册》。

前不久,依托“税路通·在浙里”服务品牌,浙江税务部门举办了一场税企高层对话会,20余家企业分享“走出去”的经验,税务部门则现场为与会企业答疑解惑。“我们希望通过推送政策服务包、开展现场座谈交流等方式,给‘走出去’企业提供重要涉税信息。”浙江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采访发现,企业跨境投资经营过程中,税收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考量因素。安特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出口企业。近年来,安特仪表持续深耕海外实业投资,逐步在斯里兰卡、智利、葡萄牙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站稳了脚跟。“在‘走出去’过程中,我们十分关心如何适用当地的税收政策。”安特仪表财务负责人朱超飞说。

前段时间,浙江彩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范春跃收到了一份政策服务包,内容包括中国与埃及的双边税收协定、《中国居民赴埃及投资税收指南》和《“走出去”税收指引》。原来,彩蝶实业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及投资建厂。了解企业海外投资情况后,主管税务机关及时整理并向企业推送了这份政策服务包。范春跃欣喜地告诉记者,这份政策服务包内容十分丰富。仔细研读后,他对埃及的税收制度、投资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涉税问题有了一定了解,对规避涉税风险很有用。

税企座谈交流会,是“走出去”企业获取有价值涉税信息的又一重要渠道。前不久,在浙江税务部门举办的一场税企高层对话会上,华海药业、吉利控股集团、伟星股份、杰克股份和银轮股份等企业现场分享了“走出去”和海外并购的经历,为与会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于“走出去”企业提出的涉税疑难问题和诉求,税务部门积极作出了解答和回应。

近年来,浙江税务部门持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建立完善跨境投资经营全周期税收服务,各级税务部门依托本地“走出去”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发力,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税收服务品牌。在绍兴,诸暨市税务局推出了“跨境税务管家”服务,制作《“一带一路”税收地图》,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境外投资税务风险提示;在义乌,当地税务部门面向1.5万名常驻外商,8000余户外资经营主体的需求,组建“蓝雁”税收志愿者团队,团队成员既有精通外语的青年税务干部、也有熟悉税收政策的外商和涉税专业服务机构,通过用好多方力量为当地跨境投资经营企业提供全过程专属服务。

在做好线下服务的同时,浙江税务部门还注重用好线上渠道,在浙江税务新媒体账号开设“国际税收‘浙’里学”专栏,制作发布国际税收政策及操作指引视频、图解,实现跨境税收服务产品“一站式”供应。

在帮助“走出去”企业防范涉税风险方面,浙江税务部门打造“国际税收服务e站”,开通税收服务“一带一路”等政策查询模块,接入办税缴费渠道、智能咨询“双接口”,汇集国际税收服务,并通过“清单式”政策辅导、“前置性”风险提醒、“动态化”跟踪管理的全方位服务模式,护航“出海”企业扬帆远航。

在解决涉税争议方面,浙江税务部门积极协调研究跨境纳税人复杂涉税诉求,为纳税人境外投资经营提供税收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通过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预约定价安排等渠道帮助纳税人解决跨境涉税争议,提高跨境经营的税收确定性。近十年,浙江税务部门帮助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累计减免税额超过7亿元,涉及收入超70亿元。

浙江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建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研读税收政策服务包等知识产品,及时了解和掌握投资国(地区)的税制情况、税收政策要求,做好涉税风险的事前防范工作。如果在跨境投资过程中面临涉税争议,可以向税务部门寻求帮助,通过相互协商程序等政府间沟通渠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