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南昌市税务局服务队来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江豚的聚集地——赣江扬子洲段一带,开展第四轮惠农税收宣传活动。
“微笑天使”江豚频现赣江,从“稀客”变“常客”;南昌人的“菜篮子”“果盘子”,种类多样、货足价稳……近年来,南昌市税务局聚焦当地生态优势和特色产业,全力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开展便民办税服务,“税务蓝”守护“生态绿”的成效不断显现。
万象“耕”新,农民“慧”种田
70多名年轻人当起“职业农民”,平均年龄不到25岁,1600多亩地只需8个人种……一连串数字记录着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寻乡村振兴之路的步伐。
“今年,我们晚稻亩产达到600多公斤,真是大丰收!”种粮户万三毛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把农田托管给绿能公司后,从播种、施肥到收割,都是机械化操作,省心又省力。”
“种田从‘体力活’转变为‘技术活’,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扶持。”绿能公司董事长凌继河说,“我们先后购置了多种农机,还投资建设了稻米加工、仓储基地,资金压力很大,多亏税务干部上门辅导我们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去年,公司享受免税共计274万元,今年享受免税共计475万元。”
绿能公司是周边农户的“田保姆”,当地税务部门则当起了“税保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帮助企业享受税费政策红利,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按下“快进键”。目前,绿能公司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比例已达95%,日烘干能力达1560吨,年可加工大米8万吨。
在税收支持下,南昌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正在持续加速。如今,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水稻机种率达到52%。
下“竹”功夫,产业火“出圈”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在南昌市新建区,“小”竹子成了“大”产业。走进江西省长富竹木有限公司的竹木加工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线上工人正忙着将竹料加工成竹签等产品。
“从去年初至今,公司减免税达100余万元,税收支持我们稳稳‘走出去’。”长富公司负责人杨秀琴说,“如今我们的竹制品远销海外,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
税收政策惠及农企,推动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强集聚”,也带动农民走上“致富路”。目前,南昌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2家,引领带动70多万户农民进入大市场,实现抱团发展。
“我们新建的恒温育种场大棚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度左右,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南昌县江西大家族种业有限公司陈磊介绍。
该公司是国内少数从事蔬菜新品种育、繁、推一体的专业化种子公司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税费优惠政策的‘滋养’下,企业发展红红火火。”该企业负责人陈磊说,“今年以来,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10多万元,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近100万元。有了资金保障,我们加大品种研发力度,扩大基地面积。现在,公司年销售推广辣椒杂交种子1.5万公斤,推广辣椒种植面积60余万亩,逐渐在种业界闯出了新天地。”
点“绿”成金,农旅迎蝶变
生态交融,绿富同兴,税务部门以实打实的举措助推农旅融合发展,将绿景变“钱景”。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行进,老旧的村落和大山相依相伴,这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岭风光一隅,也是南昌市十大“醉美”民宿——芙山房的所在地。
“在我们来之前,这是个安静的小村落,年轻人全部外出劳务,居住在此的都是高龄老人。”芙山房负责人韩莉说,梅岭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村庄的发展规划吸引她走上创业之路,2019年,她在这里开起了民宿。
“民宿建立初期,我对税务问题一头雾水,多亏税务人员带着创业税惠政策上门辅导,告诉我们月销售额在起征点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给了我们创业的底气。”韩莉说。
如今,芙山房吸纳很多村民就业,整个村落也成了“网红打卡地”。
像芙山房一样得到税收扶持的民宿还有很多。南昌市税务部门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推广电子发票应用、深化“税银互动”等一系列服务举措,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推进民宿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仅梅岭风景区就拥有精品民宿60余家,其中高端民宿占了近一半。在税务部门暖心帮扶下,梅岭民宿品牌已然打响,发展乡村旅游休闲经济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