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案评析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医疗机构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偷逃税款违法案件。涉案企业从供应商处虚开价格虚假的增值税普通发票,虚增运营成本,以此为基础制作虚假报销凭证申报医保金,并且隐匿经营收入逃避纳税。其违法手法隐蔽,行为恶劣,扰乱医疗保障和经济税收秩序。
本案的查处及企业所表现的涉税违法行为,为今后税务机关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税收监管,提供了启示。
建立完善民营医疗机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针对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出现的虚开、隐匿收入偷逃税款等违法情况,税务机关应依托信息网络和大数据等技术,在广采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加强行业税收风险管理。应与当地医保、卫生管理等部门加强协作,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交流机制,畅通信息数据交流通道,定期采集获取辖区医疗机构收费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中的涉税数据,建立医疗机构涉税分析监管数据库。
同时,梳理医院和医疗机构在发票申领、税费优惠政策享受、个税扣除等业务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结合行业运营特征和征管数据建立行业风险预警模型。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医疗机构申报信息,利用行业税负率、平均利润率、从业人员平均收入等指标,定期对其成本费用状态、收入成本比例、企业税负情况等开展预警分析,对于指标数据出现预警的,及时采取评估、核查等征管措施。
加强税法宣传和业务辅导,规范企业财务核算行为。针对民营医疗机构迅速增多,行业涉税违法情况时有发生的情况,税务机关应考虑设立行业管理团队,加强针对性管理。
一是强化辖区医疗机构的税法宣传和涉税业务辅导工作,增强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意识,并及时解决其在政策适用和业务处理方面的问题,避免由于政策理解错误和核算失误等原因造成少缴税款等情况发生。二是对于存在账目信息不全、财务管理混乱、核算制度不健全等情况的企业,及时核实其发票凭证和成本、收入情况,督促帮助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核算行为,建立数据齐全的购销运营台账,并对其后续涉税业务和申报情况实施追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