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纳税人是税费优惠政策的主要受益对象。为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税收应在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引导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促企转型的政策举措,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各地税务部门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发挥了政策落地“减压阀”、便民办税“润滑剂”、纳税服务“助推器”的作用。
民营经济纳税人是税费优惠政策的主要受益对象。今年以来,我国延续、优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纾解民营企业困难。各地税务部门坚决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轻民营企业压力。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1月—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2385.6亿元,金额占比近75%。
民营企业的办税体验得到改善,发展信心得到提振。自2014年以来,税务部门连续十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已累计推出648条创新服务举措,今年以来,分5批次推出109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并依托数字技术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模式,推动服务提档升级,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税收遵从成本。
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通过分类施策精准推送政策上门,进行个性宣传辅导,助力企业用对用足用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与此同时,税务部门充分挖掘税收大数据价值、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供应链不畅的问题,并在人才招聘、信贷融资方面提供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介绍,9月份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18.1%,比上月加快8.4个百分点;1月—10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形势边际改善。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民营企业“规模小、融资难、创新弱”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偏多,底子薄,适应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尤其是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相对弱势,面临的融资环境较为严苛;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参差不齐,许多企业陷入高质量创新占比低、原创性科技成果少的窘境,缺乏成为科技领军型企业的实力。
为确保明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笔者认为,做好税收赋能民营经济发展,应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打通融资堵点、引导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的建树。
继续落实好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接续推出和优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28条税收举措)明确提出,重点围绕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落实好新出台的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未来应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诉求,根据行业、区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例如,助力建设制造强国和乡村振兴,加大对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适当强化对中西部地区的税收政策倾斜,推动后发地区产业升级实现弯道超车。同时,对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等部分到期政策予以延续和优化,在拓展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加码支持力度,并将部分效果良好的政策常态化、制度化。
深化“税银互动”,打通民营企业融资堵点。“税银互动”不仅有助于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还能够推动“资金链、供需链、决策链”链链相通。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推动水电、工商、税务、政府补贴等涉企信用信息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开放查询。对税银信用信息共享方式优化明确了思路。税务部门应持续深化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集成优势,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民营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积极构建“税银互动”信息服务平台,优化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企业财务数据、纳税等级评定数据、纳税人供应链数据,以及社会征信数据的对接互联,推动“资金链、供需链、决策链”链链相通,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税收政策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应聚焦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重点产业链等领域,结合实际优化和新增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一方面,落实和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吸引科技人才的税费优惠政策。例如,在落实对居民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在一定范围内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的同时,探索在更多地区对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另一方面,制定针对金融机构向科技型民营企业贷款的专项优惠政策。从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8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此外,应积极落实以物抵债资产税收政策,允许金融机构在处置以物抵债资产时,选择适用差额方式计征增值税,减免其接收、处置环节的印花税、契税。
[储德银系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贺晓宇系安徽财经大学财政学系主任、副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制结构优化与改革研究》(21&ZD096)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地方财政支出影响民营企业创新的效应检验与政策优化设计研究》(19BJL06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