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参加了2023年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这项赛事要求参赛者在6个小时之内阅读完成一本指定书籍。我在限定时间内读完了今年的指定书籍《直面新北极》,了解到北极消融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作者马克·塞瑞兹是美国一位从事北极气候和地理研究的专家。在书中,他以自己投身北极研究的过程为主线,向读者介绍了北极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进展。1981年,作者刚成为研究生时,就前往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埃尔斯米尔岛北部,对两个冰帽进行详细研究。1959年的航拍照片显示,较大的冰帽面积为7.48平方千米,较小的冰帽面积约为2.93平方千米,几十年间两个冰帽持续融化,到2016年7月,两个冰帽仅是1959年面积的5%。作者写道:“两个冰帽已经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当他们融化消失,我的人生似乎也在流逝。”
对于许多人来说,北极是个遥远的地方,北极正在发生的变化与衣食住行等眼前的问题比起来似乎不重要,然而现实情况是,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北极冰川融化清楚地证明了人类活动正在显著地影响着地球。全书章节是一系列犹如侦探小说般的科研探险故事: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科学家们是如何寻找证据、追踪线索、了解并确认变暖事实的,又是如何在科学与政治的激烈博弈中抽丝剥茧,试图寻找北极变暖的原因。几十年间,科学家有困惑、有迟疑、有争论、有失误,但最终北极的画卷变得日益清晰。2013年发布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明确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极有可能的是,人为影响是造成所观测到的20世纪中叶以来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危及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给国际和平和安全造成威胁。
减排压力日益突出的同时,我国也在为应对世界气候变化作出努力。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碳达峰行动作出具体部署。《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调整煤炭、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调整乘用车消费税税率;通过税收杠杆抑制不合理需求,提高碳资源的使用成本,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实施节能节水环保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政策,调整抑制“两高”产品出口的税收政策等。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税收政策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科学的税收政策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我国正在对碳市场+碳税的联合碳定价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分阶段推行两种定价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2021年已从电力行业开始启动全国碳市场,未来将逐渐纳入纺织、石化、钢铁等行业。对碳市场覆盖范围以外的碳排放源,以碳税形式加以管理是一种政策选择。专家学者呼吁,应着手研究开征碳税的可行性,以增强企业、公众等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在气候变化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近年来,我们都亲身感受到极端天气正在越来越频繁,北极变化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应对气候变暖作出贡献。应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小事做起,如严格进行垃圾分类、降低空调使用频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薄塑料袋等,对气候和环境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人类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忧患面前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和行动,共同的行动决定我们共同的未来。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黄山风景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