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2%的纳税人打了超过10%的咨询电话,深圳12366——

聚焦高频咨询,提前“拆解”潜在需求

2023年12月08日 版次:04        作者:付铁盾 赵沁憬 张博 谢万超 本报记者 林建荣

作为全国最繁忙的纳税服务热线之一,深圳市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一年服务总量超过327万人次,人均日通话时长近5个小时,每天人均接听次数达到90次以上,单个咨询员日接线次数最高可达146次。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解决12366热线高频需求结合,实现“单一咨询”到“协同服务”、“被动应答”到“主动问需”、“末梢治理”到“源头化解”的转变,将涉税争议化解在咨询一线,推动热线版“枫桥经验”在深圳落地生根。

从“单一咨询”到“协同服务”

深圳市税务局通过对12366热线的需求收集和数据分析后发现,深圳市12366热线每年高频来电纳税人占比不足2%(高频来电纳税人标准为月接通次数10次以上的用户),但产生了超过10%的咨询来电。经深度分析,高频需求是产生投诉举报的主要根源。

针对已产生的高频需求,深圳税务部门打造“普通问题咨询办、个性问题视频办、疑难问题专家办”全链条交互咨询服务体系,更快更好地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的“高频需求”。同时,推出“问办一体”服务模式,将12366热线升级为“能问、能查、能办”的三能平台,实现从“单一咨询”到“协同服务”的升级。

通过“12366在线咨询”帮办专线,深圳市龙岗区税务局对辖区纳税人实现少儿医保申报、社保批扣结果查询等16项业务来电“即问即办”。截至今年11月底,龙岗区税务局已通过“帮办专线”服务来电企业超6000户次。此外,龙岗区税务局还依托深圳市税务局在线咨询中心,针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网格”和“签订框架协议的产业园区网格”等网络区域,开辟全市首条垂直领域“办问”专线,为网格内企业提供办问协同服务。

从“被动应答”到“主动问需”

“这个电话太及时了。客户那边一直催着要开发票,我们公司刚启动运作,很多事项还没理清楚,好在税务部门主动打电话辅导,帮公司把票种申请下来,要不然这单生意可能就做不成了。”新办企业深圳市仟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子毅说。

郭子毅的经历并不是个例。作为新办企业纳税人,他被确定为深圳税务12366热线高频需求主体。针对这类群体,深圳税务部门主动问需,靠前辅导,把问题化解在源头。“我们在高频需求产生前,做好预研预判,以前瞻性举措,提前挖掘潜在高频需求和准高频需求,解决12366被动接受咨询、高频需求纳税人缴费人咨询量大等问题。”深圳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和宣传中心干部黄婵欣说。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税务局通过数据画像,建立用户属性标签。一方面关注高频需求产生的情形,重点关注新注册成立企业、新登记领票员、新增加办税员、新成为一般纳税人、新取得退税资格五类情形;另一方面精准定位高频“当事人”,按月抽取12366高频来电纳税人缴费人信息,分级分类形成新办纳税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大企业纳税人、其他纳税人四类高频需求主体,为基层纳税服务工作提供指引。

深圳市南山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工作人员陈文素介绍,针对这些高频需求,他们主动开展精准政策辅导,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从源头降低咨询率。

从“末梢治理”到“源头化解”

相较于“末梢治理”,通过优质纳税服务和高效征管方式避免矛盾产生,是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之道。

深圳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和宣传中心主任王聪告诉记者,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发现,高频咨询主要集中在税收政策解答、办税操作等基础性问题上。对此,深圳市税务部门在进一步分析纳税人缴费人高频需求产生的原因后,协调纳税辅导培训部门及时增加相应业务培训课程,开展精准辅导。

现在,高频需求数据分析已从12366热线延伸至纳税服务各个触点。在深圳市福田区,税务部门以纳税人缴费人“高频到厅率”为切入口,构建了涵盖“一次办结率”“投诉下降率”等9个指标的反馈评价体系,对诉求解决情况进行评估验证。“我们依托需求感知模型,对预约注销和领用发票两类纳税人自动推送精准辅导,月均辅导3804户次,单个业务一次办结率提高17%,单个业务咨询量下降超过15%,更好实现了‘政策找人’,推动征纳双方减负增效。”深圳市福田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工作人员王钰杰说。

深圳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深圳市税费服务供给体系升级中一步步走实。下一步,深圳市税务局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将继续瞄准高频需求这个“小切口”,不断提升税费服务质效,全力打造税费咨询辅导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深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