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新泰市观音堂村,有一块“抗日战争观音堂阻击战遗址”纪念碑。80多年前,曾有一群税务先烈在这里为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保护税款,打响了一场抗日阻击战。
在交通要道上设立税卡
抗日战争时期,观音堂村一带隶属泰泗宁抗日革命根据地。1938年,根据革命斗争需要,党在泰安、宁阳、泗水、曲阜4县的接壤处成立了中共曲泗宁县委(后改设为中共泰宁县委),并秘密组织了一支泰泗宁抗日武装。
1940年夏,由于叛徒告密,泰泗宁抗日武装暴露,抗日武装游击队被迫撤往山区,在石莱镇、放城镇一带(今新泰县境内)举起抗日大旗,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日军觊觎根据地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这一带进行扫荡,还想通过经济封锁搞垮抗日民主政权。
地处石莱镇的观音堂村是临沂至泰安等地的交通要道,也是南来北往客商的必经之地,且观音堂村地势较高,三面环山,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隘口。1940年9月,中共泰宁县委决定在石莱镇成立泰宁县税务局,在通往根据地的交通要道上设立税卡,对过往行商征收出入境货物税,观音堂村就是其中一道重要关卡。中共泰宁县委任命刚从鲁南干校学习回来的范纬青同志担任税务局局长,并成立武装税警班,任命张伟、许加祥两位年轻干练的党员,分别担任观音堂税卡的负责人和税警班班长。
提供抗战经费的观音堂税卡
观音堂税卡建立以后,既能保护抗日交通线,也为根据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抗战经费。其每天征收的税款,占县税务局收入的一半以上。
由于日军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时刻面临着被扫荡的威胁,而观音堂税卡正好处在根据地与敌占区交错的边缘前哨,不断经受着敌人的袭扰与破坏,工作和战斗环境极为艰苦。此外,还有一些奸商为了达到逃税的目的,会对税卡的同志行贿,但没有一人接受贿赂。
在野外设卡时,为了增强税卡的机动性,税收人员一边收税一边阻击敌人,经常饿着肚子度过一天,实在忍不住了,就拔野菜充饥。范纬青得知这一情况后,批准税卡的同志遇到困难时,可以动用税款到附近的村庄买些东西充饥,回去后报销,但谁也没有这样做。
1941年1月,八路军驻泰宁办事处、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政府、县独立营等机关部队,转移到观音堂村附近的石莱镇南北桥和西山地带。为保证后方机关的安全,税卡的同志仍驻守在观音堂村,在做好税收工作的同时,当好机关的前哨,保障抗日经费来源,保持与地下交通线的联络畅通。
守护税卡 打响抗日阻击战
1942年2月1日,150名日军和700多名伪军,向石莱镇南北桥一带进犯,企图破坏泰宁县党政军驻地。
拂晓前,敌人便到达观音堂村西,很快他们过河占领了一块高地,架设了两挺轻机枪。
当时,在税卡担任“流动哨”的姬胜武遭遇敌人,考虑到同事的安危,他立即打响了第一枪并跑回税卡报告。但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不幸中枪,壮烈牺牲。
听到枪声,张伟和许加祥立即组织税警班进行阻击,税警班同志沉着应战,一直坚持到担任掩护任务的县独立营与敌人接火,为机关部队和群众平安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偷袭泰宁县党政军驻地的计划失败后,敌人恼羞成怒,疯狂进攻税卡。张伟看到敌军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在确认后方部队已安全转移后,立即命令烧毁税卡的文件、税票和税款,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5个小时的拉锯战,税卡的同志打光了所有子弹,姬胜武当场牺牲,其余同志在与敌人的搏斗中不幸被捕,在宫里镇日军据点英勇就义。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根据地党政军驻地的安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2005年8月,观音堂村建起“抗日战争观音堂阻击战遗址”纪念碑。如今,税卡的硝烟早已散尽,新建的纪念碑默默诉说着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烈士们英勇斗争的精神,已化作红色税收基因,融入税务人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