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不止于煤

——专访中共榆林市委常委、神木市委书记杨成林
2023年12月12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杨贵苗 陈显信 实习记者 王媛

落地陕西神木,我第一时间去感受这座城市的气质——碧蓝如洗的天空、绿草如茵的城市公园、层层叠叠的生态林、一望无际的沙漠淡水湖……早就听说神木是一个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然而眼前涌现的缤纷色彩,不断颠覆着我对这个陕北小城“只有煤”的“黑色”单调的认知。

第二天一早,在市委办公楼的一间会客室,我采访了中共榆林市委常委、神木市委书记杨成林。他在神木任职5年,对神木的文化历史如数家珍,各项经济数据随手拈来——

记者:神木是老牌的资源强县,地下富含“黑色的金子”。是不是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神木人“躺平”就可以过好日子了?

杨成林:神木的确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炭储量丰富。这里因煤而富,但也曾经因煤在生态、安全等方面产生诸多问题。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下,近年来神木主动求变,变“一煤独大”为“百业争春”。

为了引领神木高质量发展,神木市制定了“136”发展战略,即紧紧围绕建设“黄河‘几字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这一目标,深入实施“一产革新发展、二产高新发展、三产创新发展”三大任务,统筹推进“强产业、兴文旅、促改革、优生态、厚民生、保稳定”六大工程。

在一产方面,主要是通过“土地、劳动力、效能、思想”四方面变革,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培养更多职业技术农民。同时,加大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力度,加快全市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在二产方面,主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全面实施以“亩均产出效益”为核心的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使整个二产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迈进,实现高端能化盐化工、煤机装备制造、通航、半导体等产业接续发展。在三产方面,以发展文化旅游、数字经济、金融产业、商业物流为抓手,全力推动市场繁荣,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应该说,如今的神木,不止于煤。

记者:传说中的神木是“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但是,我来到这里发现,神木是一座美丽的森林城市。神木的生态环境是怎么改善的?

杨成林:神木是经济大市、工业大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大的环保压力。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神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发挥绿色税制作用,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一体打造,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高质量完成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任务。

2022年,神木的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8天,4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同时,神木被生态环境部选定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在全方位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把地下疏矸水、地面的固废、工业废气等,全部融入“无废城市”建设中。在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中,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神木的林木覆盖率达到43.2%,神木范围内的毛乌素沙漠全部得到治理。

记者:我到煤炭企业采访的时候,在厂区里却看不到一粒煤,感受到企业向“绿”而行的成效和决心。请问政府部门是如何鼓励可持续发展的?神木如何让税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杨成林:谈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点赞税收的助力。近年来,税务系统积极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绿色税制,减轻企业负担,加快了煤炭行业等传统能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为企业向多元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神木的税收工作量大、任务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2022年,神木市全年财政总收入95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7亿元。这些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用于保障民生事业和我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剩余的部分用于榆林全市的南北统筹发展。

可以说,税收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此来涵养税源,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助推神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神木曾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今年还获得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奖。您认为这种“幸福”源自哪里?

杨成林:我认为神木人的“幸福”首先来源于神木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为解决民生提供了财力保障。神木先后推行了15年免费教育和全民免费医疗。今年又推出康养工程,建设了一批养老机构,不仅解决了近1万名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同时还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精神生活。可以说,从学生到青年到老年人,都能切实享受到神木发展成果和从中获得的幸福感、荣誉感和安全感。

神木的老百姓也乐于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创造美好生活。神木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追求,概括来说就是“忠勇、创新、包容、共享”的城市精神。石峁遗址以超4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被誉为“华夏史前第一城”“中华文明的前夜”。“杨家将”诞生在此,他们东征西战、保家卫国的忠勇精神代代传承,融入老百姓的血液中。近年来,我们大力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向神木集聚,大家共同把神木建设成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记者:您自己在神木生活,最大的幸福感是什么?

杨成林:我最大的幸福感来自于能服务这座城市,服务这里的群众,与群众一同感受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最近,我经常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去老年食堂走一走,看一看,在和这里的老年人交谈中,我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党的信任和感谢。每每看到这一幕,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记者:我都心动了,想来这里生活。

杨成林:非常欢迎你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神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中来。前段时间我去上海参加进博会,特意绕道去浙江几个县考察了一趟,对我的冲击很大。南方抓经济建设的思路广,营商环境建设得很好。我们结合自己的发展实际,也在大力推行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2022年,神木新增各类经营主体7444户。我们要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神木,让优质的企业和人才在神木留得住、能发展。

作为我国第一产煤大县,虽然“家中有矿”,但是神木并没有“躺着吃老本”。用杨成林书记的话来说,神木虽然有先天资源,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后天不懈的努力。

神奇神木,令人神往。在与杨成林书记的对话中,我见到了一个资源型百强县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