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被誉为“民营经济第一城”,与其他城市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实力强。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前十名有4家来自深圳。近期,深圳市税务局利用税收大数据,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对深圳市民营经济开展税源质量评价,反映深圳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寻找薄弱环节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税源基本情况:
突显民营经济支柱地位
按照经济统计部门的通常做法,一般采用剔除法对民营经济进行统计核算,即:经济总量剔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后均为民营经济。为保持税收和经济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税源及税收收入的统计核算也采用上述方法。
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民营经济涉税经营主体达397.7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比重高达98%,每千人拥有民营经济涉税经营主体225户,民营企业数量和密度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反映出深圳市民营经济强劲的整体实力。2013年—2022年,深圳民营经济贡献税收由1757亿元增长到4575.2亿元,年均增速达11.2%,比总体税收年均增速高1.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市总税收的比重由60.6%提高至69.8%,提升9.3个百分点,反映出民营经济在深圳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更加突出。
企业类型和税额:
体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股份公司是民营经济中坚力量,私营企业户数增长最为迅速。从深圳市整体民营企业类型看,股份公司是推动现代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截至2022年底,企业类民营经济涉税经营主体(剔除个体户)数量为264.9万户,其中股份公司137.9万户,占比过半,排名第一;2022年贡献税收2882.5亿元,占民营经济总税收比重高达67.9%。从新增民营企业类型看,经营形式灵活的私营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2013年—2022年,企业类民营经济涉税经营主体新增234.5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新增127万户,户数年均增长23.7%,排名第一,户数占比由41.3%提升至46.5%。
民营纳税百强税收贡献占比超四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22年深圳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575.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69.8%,其中民营纳税百强合计贡献税收1830.2亿元,占民营经济税收的比重达40%。
九成新兴产业源于民营经济,企业户数和税额实现多倍增长。目前深圳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万户,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大产业集群)重点企业1.7万户,其中分别有93.2%和85.9%的企业属于民营企业,且多数为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是引领深圳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2013年—2022年,深圳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855户增加到2.3万户,户数增长超7倍,税收贡献从447亿元增加到1655亿元,税收年均增长15.7%。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起初的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产业逐步发展到七大产业,近年来已扩展至20大产业集群,10年间纳入产业统计的重点企业户数由868户增加到1.7万户,户数增长超18倍,税收贡献从565亿元增加到1787亿元,税收年均增幅高达13.7%。
此外,近年来新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虽然整体税收贡献尚小,但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深圳市重点扶持的新兴领域,未来有望成为深圳市高精尖产业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全年上下游贸易额增幅高达19.4%,创新辐射力不断增强。
税源质量评价:
从新发展理念维度分析薄弱环节
深圳市民营经济整体存在较强的竞争优势,直观掌握其发展程度、发展状态和优势劣势,需要引入量化指标开展准确度量。深圳市税务局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五个维度,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通过筛选评价指标、明确指标赋值、设置指标权重等方式,建立民营经济税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五类17项指标,对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作出评价。
总体来看,2018年—2022年,深圳市民营经济税源质量得分呈现上升趋势,整体向好态势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而言,创新发展得分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深圳市民营经济在创新科技领域的优势有进一步加强的迹象,但出口型创新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有所下降。协调发展得分明显波动,反映出深圳市民营经济在税源分布上的均衡度仍然有待提高。绿色发展得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反映出深圳市民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改善,但部分能耗仍有增加。开放发展得分逐年走高态势,反映出深圳市民营经济“走出去”的能力有所增强,但后期国际形势仍需观察。共享发展前期得分稳定提升,但2022年得分略有下降,民营经济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成果分配的情况需要重点关注。
具体建议:
以创新驱动谋求更高发展
创新驱动是深圳市民营企业谋求更高发展的战略选择。应从结构布局、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品牌创新、政策创新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强化创新。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线路选择、要素价格、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构建面向全球全国的高端创新要素引流体系,构建引入高端创新资源的畅通渠道,发挥创新要素“抽水机”效应。
夯实基础。推动传统产业的多样化和高端化,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传统产业核心技术环节的本地化。聚焦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梯度攻关,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
创造集群。实施圈层梯度化发展,遵循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和产业发展雁型规律,推动深圳民营企业有序外溢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创新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加速技术迭代改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预见研究和联合攻关。
铸造品牌。树立响亮“深圳品牌”,引导企业增强以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文化,支持开展自主品牌国际化建设。将产品内在价值提升到个性、情感等更深层面,以高质量产品、高效率服务、高性能供给创造和引领国内外市场需求。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