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快融合,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升全媒体时代税收传播效果,是做好新时代税收工作的必答题。
湖南税收传播的实践
湖南拥有做好税收传播工作的显著优势。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聚力打造“三个高地”,即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取得良好成效,为税收传播提供了大量素材。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税收及传播工作,宣传、网信等部门多次组织主流媒体专题采访。“中国新媒体大会”连续四届落地长沙,举办“网络文化节”“湖湘好网民”等活动,为税收传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以“广电湘军”“出版湘军”为代表的“文化湘军”,为税收传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人才、载体、制作资源。
湖南税务部门始终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针对全媒体时代传播特点,税务部门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的税收普法大格局,坚持正面宣传辅导,注重反面警示教育,税法遵从逐渐形成风尚。随着智慧税务建设,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税收传播内容及形式日趋多样化。税务部门更好掌握纳税人缴费人真实诉求,助力科学决策。
税收传播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通过理念创新、形式创新、渠道创新,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减税降费等重点工作,打造“小湘说税”等系列税收传播品牌,发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等辐射效应,开办减税降费专栏,组织省市县三级“税务局长为党政领导讲税课”,邀请13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担任“税费政策宣传员”,与湖南广播电视台、行业协会联动开展“税收新闻会唱歌”“税协公益讲坛”等特色活动。
提升税收传播质效的思考
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基层税务机关对税收传播依然面临不少困惑。如,对税收传播理解不到位,普遍缺乏新闻传播专业人才,面临“一人多岗”“职能交叉”状况,出现税收宣传工作“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一些基层税务机关事前舆情风险评估、研判能力和政策解读能力有待提高,对不同经营主体、不同平台用户开展的分众传播、精准推送较少,有的传播内容过于专业抽象,难以满足公众需求等。
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进一步提升税收传播效果,笔者有以下思考:
永葆“一颗初心”。坚持党性原则,确保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主动适应分众化、可视化、互动化趋势,将税收政策讲清楚、将税收故事讲出彩,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加强对重要政策举措的分析研判,面对网民关切和疑问,积极妥善回应,澄清模糊认识,凝聚共识。严把政治关、导向关、政策关、文字关,做清朗空间的守护者。
建强“两个支撑”。一是技术驱动支撑。在效率提升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文章摘要、关键词等,自动检测文章的语法错误、逻辑不清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在结果评价上,应用云计算技术强化税收传播质效的评估。二是渠道融合支撑。在内部加强矩阵联动,通过合作共享、渠道整合、同步发布等方式,建立“一次采集、分众优化、全媒传播”机制,推动税务网站和微信、微博、客户端、抖音等平台的深度融合。在外部拓展传播渠道,主动融入地方党委政府新闻宣传“大盘子”,争取将不同平台的资源优势扩大,形成多轮传播效应。
抓实“三项工作”。一是坚持用户中心。可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精准“画像”,精准把握目标群体特征,据此定制传播方案,实现精准化传播;通过发起话题讨论,定期直播,组织跨地域、跨领域政务联动等方式,扩大税收传播影响力。二是坚持内容为王。发挥税务系统垂管优势,畅通内部交流渠道,全面统筹各地资源,集中力量打造高质量、受欢迎的新媒体产品。打通受众生产渠道,吸引其参与税收传播内容生产,提升税务新媒体平台粉丝黏性。三是强化品牌打造。集中优质资源,统一制作税收传播产品,形成精品项目库,根据不同项目特征,组织投放合适的平台渠道,并做好后续推广、增值利用和宣传工作。
夯实“四个保障”。一是强化思想保障。立足服务税收中心工作、服务纳税人缴费人、服务税务人的角度,建立与传播受众即时、顺畅、宽容、平等的新型沟通关系。二是强化制度保障。深入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根据调研情况及时改善税收传播方式。探索建立专业性、系统性、操作性强的传播效果评价机制,及时掌握税收传播成效和问题,持续完善改进,形成良性循环。三是强化人才保障。通过组建重大任务专班、开展调研重要课题、组织跨部门跟班学习等,增强干部队伍媒介素养,延伸传播触角,在实战练兵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强化经费保障。如强化对直播室等场地、拍摄设备的保障等。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