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保税区进行调研。该区现有各类创新型企业287户,2022年享受各类科技创新税收优惠12.3亿元,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生态正在逐渐形成。
调研发现,目前创新型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方式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主,在激励科创人才、拓展支持产业范围、鼓励前期创新投入等方面尚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科创人才激励方面,技术人员取得的股权激励,主要享受延期缴纳这类偏向时间性差异的税收优惠政策,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科技奖金范围较窄、门槛较高。在行业适用方面,存在行业“负面清单”和规模限制,且多数税收优惠针对特定行业,如大部分支持政策聚焦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等特定对象和产业,与鼓励全产业链、全供应链从事创新活动的目标还有落差;在激励环节方面,主要采取后端激励的方式,多集中于生产经营环节,对于存在投入风险大、融资困难等的研发前期,缺乏针对性的支持或者支持力度较小。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体系,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一是完善针对科创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对人力资本的激励效应,建议对个人科研成果转化收入减按一定比例计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提高科研技术人员的获得感,鼓励高精尖人才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事业。二是拓宽税收政策支持产业范围。数字经济时代,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建议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导向作用,尝试在更多的产业领域出台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免、增值税即征即退和先征后退等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提供更多支持。三是完善针对投资主体的税收政策。2018年增加的天使投资个人投资初创企业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出资主体仍然限制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人。建议对于创新领域的风险投资主体取得的投资收益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支持形成鼓励科创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对于企业或个人将取得的投资收益再投入创新研发项目的,予以相应税收优惠。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保税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