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指数位次前移

这项政策“四两拨千斤”

2023年12月15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张剀 康晓博

【新闻回放】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对外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较上期提升3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国家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日前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2023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72.7分,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较上期提升3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从国家创新指数的5个分指数来看,我国在各个维度均有不俗表现——“创新资源”维度得分61.1分,排名第21位;“企业创新”维度得分41.2分,排名第12位;“创新环境”维度得分77.1分,排名第23位。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创新能力较快提升,创新发展新动能加速聚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李胤分析,近年来,我国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投入稳步提高,创新产出大幅增加,是我国创新指数提升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引导和调节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税收在促进我国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上发挥了有力作用,为科创主体注入了信心与动力,促使我国在“创新资源”“企业创新”等各个维度不断提高分值。这一点,从记者近期在河北省的采访中得到了印证——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一项税收优惠,就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助于积聚企业创新资源。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资金、人才、设备等要素资源的投入。然而,由于研发创新活动具有周期长、风险高、不确定性多等特点,科创主体在资源投入上往往存在“不敢投、不愿投”等顾虑。河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一级调研员张勇表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直接激励研发行为,不以研发结果为导向,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发展快慢、技术水平如何,只要其有符合条件的研发活动,相应的研发费用就可以加计扣除,直接减少税款,并且研发投入越多,税款减免越多,从而广泛地调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统计数据显示,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下,2022年河北省研发经费投入规模达848.9亿元,同比增长13.9%,创新资源日益丰富,创新土壤越来越肥沃。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研发效率。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增强创新能力,仅有创新意识和投入意愿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加强研发管理,提升研发效率。记者发现,通过河北省税务部门和科技部门的广泛、深入宣传,在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过程中,企业普遍对实质性改进技术和常规性升级的区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以往更加重视实质性的技术创新,而非浅层次的创新和外观设计。同时,企业的研发立项、项目人员管理、研发费用归集等研发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使得研发效率得到提升。

“最近3年来,我们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接近2000万元。”河北华清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正正说,为了更好地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他们企业持续健全研发管理制度,既促进了研发效率提高,又扩大了研发规模,先后研发出环境监测设备40余种,取得发明专利17项。在河北,类似华清集团这样高度重视研发、研发效率不断提升的企业还有很多。记者在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注意到,该公司取得的专利证书已经挂满了一整面墙。

——落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助于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记者了解到,为了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好,河北税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强化税收大数据分析,向符合享受条件的企业精准推送政策;设立“三册一账”,对企业开展全流程辅导;编写《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享受流程“九步法”及模板》,解决企业研发费用归集难问题;与河北省科技厅联合开发“智慧河北加计扣除服务平台”,为企业有效解决研发项目难判定等问题。

从实际效果看,这一系列举措提高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让企业能够“放心享、便捷享、顺畅享”。随着企业享受该政策的便利度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投入研发、勇于创新的热情持续高涨,形成了有利于普遍技术进步的良好创新环境。数据显示,今年1月—10月,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86.94亿元,同比增长54.25%,研发投入强度在全国省级国资监管企业中位居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