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在有“桔梗之乡”之称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随处可见桔梗淘洗、刮皮、烘干、切片的生产景象。池上镇是中国最大的桔梗生产加工集散地,池上桔梗年订单种植量在5万吨以上,年销售额达3.5亿元,韩国餐桌上九成的桔梗来自池上镇。
一根不起眼的桔梗,如何“华丽变身”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卖到海外大市场?这既离不开税务部门的以税助农助发展,也得益于池上桔梗的两次关键“外出”。
一颗种子“外出借地”
池上镇是淄河水源保护地,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种植的桔梗品质好、口感佳,受到市场追捧,声名逐步远扬。
2010年,池上桔梗产业遇到了难题:桔梗有不宜连作的特性,经过近30年种植后,池上镇的土壤不再适宜桔梗种植。怎么办?桔梗种植企业经过多方考察,发现内蒙古赤峰市土壤成分与池上镇相似,于是一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行动开始,池上桔梗种子“外出借地”种植。
“我们提供种子和技术,赤峰市提供种植基地,桔梗成熟后再运回池上镇,依托这里多年形成的成熟完善的加工体系制成食品,最后统一销往国内外。”山东山珍园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军介绍。
“外出借地”发展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发票开具方面的难题。为此,博山区税务局与赤峰市税务部门多次沟通研究,解决了企业困难。在王建军看来,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增添了企业发展的底气。经过13年探索,如今池上桔梗已在赤峰市建成大规模种植产业园区,并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产销联动让两地发展走向“双赢”。
桔梗企业“抱团出海”
“桔梗在韩国很受欢迎,是民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现在韩国人餐桌上95%的桔梗来自我们池上镇。”在山珍园一楼展厅,王建军向记者介绍。
“来自韩国的订单增多,企业生产资金链也有压力。快速到位的出口退税款无疑是雪中送炭。”山珍园财务负责人王彩云表示,今年企业已享受出口退税142万元。据了解,为提高出口退税审核效率,博山区税务局大力推行备案单证电子化管理,建立了快速审核机制,大幅压缩了退税时长。
有税收好政策和好服务作后盾,加之博山区桔梗产业协会的成立,博山桔梗市场逐步统一管理标准,规范行业秩序。近几年,池上桔梗依靠高品质、区位优势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畅销韩国的产品,韩国桔梗年需求量由过去的5000吨增长到近年的3万吨。
池上桔梗“抱团出海”,产业附加值也在同步提升,由单一原料型产品发展为去皮桔梗、劈丝桔梗、脱水桔梗等多种品类。今年7月,池上桔梗出口企业联合体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带动7000名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