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税务总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税务局“最美黔南·五彩税务”文化阵地,精致的马尾绣、古老的水书、造型独特的牙舟陶……各色各样融入民族元素的特色物件映入眼帘。它们或陈列于文化展厅,或出现在主题文化长廊,处处显示出这个局独特的文化氛围。
一方展示民族风情的文化园地
黔南州风光秀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为了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自2018年起,黔南州税务局深挖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开始打造“最美黔南·五彩税务”文化阵地。
黔南州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夏冬介绍,黔南税务系统有两个特点:一是服务的对象中少数民族纳税人多,其中包括少数民族非遗企业238户;二是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超过4成,大约有21个少数民族。在此背景下,黔南州税务局希望打造一个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文化阵地,凝聚干部力量,更好地服务纳税人缴费人。
消息发出后,局里的干部非常支持,许多人直接参与到文化阵地的策划和设计工作中来。干部邓炜正是贵州省美术家协会、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双会员”,最终由他来负责设计文化阵地的总方案,他也成为黔南州税务局文化阵地建设专班的负责人。
在邓炜正看来,文化阵地只有立足于民族文化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在设计上应当以地域风景和民族特色为轴线,打造出具有黔南民族特色的文化景观。
“牙舟陶需要70余道工序制作而成,马尾绣复杂精湛,水书则字少意多,我们将这些非遗文化与税务文化交融互促,为后期面向干部群众开展政策观摩讲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夯实了坚实基础。”邓炜正回忆说,在建设文化阵地过程中,他和团队成员查阅大量资料,了解黔南州13县市(区)民族特色,拜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并实地到建有文化园地的兄弟单位调研学习。
经过数月的建设,“最美黔南·五彩税务”文化阵地终于与大家见面。阵地由“两厅两栏一馆一间十长廊”组成,包括室内陈列的守正厅和创新厅、大楼外围“党建暨民族文化”两个主题宣传栏、开放式图书馆、书画摄影步梯间和10个主题文化长廊。
一条连通情感的文化纽带
如今,“最美黔南·五彩税务”文化阵地已成为黔南州税务局展示黔南少数民族风情、传承优良文化传统的园地,也成为集党建、法治、民族和廉洁文化于一体的新型税收文化场所。
“退休以后,我们回单位的机会越来越少,好在有这个文化阵地,把离退休老同志连在一起。每次在展厅里看到老照片,我总能回忆起过去的奋斗税月。”退休干部李杰感慨道。
詹舒婷是今年考入黔南州税务系统的一名青年干部,工作之余,她常会到局里的文化阵地参观。从中她不仅能得到浓厚的文化熏陶,还生发出为当地非遗文化发展尽一份力的工作热情。
黔南州拥有布依族好花红、水族马尾绣、平塘牙舟陶等86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来,“最美黔南·五彩税务”文化阵地也成为搭建税企沟通的桥梁。税务干部经常在这里举办非遗企业“税企座谈”活动,为少数民族非遗企业解答涉税问题。
去年3月,黔南州税务局、黔南州妇女联合会共同组织“黔南州优秀女企业家代表走进税务”活动,邀请她们参观“最美黔南·五彩税务”文化阵地。展厅里税务宣讲员娓娓道来,介绍文化阵地内涵、税费减免政策、改进纳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让代表们加深了对税务文化的理解。
贵州省柯槿文化传媒公司法定代表人、黔南州妇女民族手工业协会会长李珊说,近年来税务部门推出的非接触式办税、多证合一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办税方式。
自“最美黔南·五彩税务”文化阵地建成以来,黔南州税务局立足阵地开展政策理论观摩宣讲,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该局获评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执法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