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拥有南江大峡谷、紫江地缝、十里画廊等“山水画卷”的贵州省开阳县游人如织,冬日里的乡村旅游热度不减。
为更好发挥“税动力”服务乡村振兴作用,国家税务总局开阳县税务局打造“开心税事”纳税服务品牌,推出“税呼中心”政策找人呼叫中台、“门前办税”便民办税服务点等服务举措,将税惠红利送入乡村,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空心村”变“旅游村”
步入龙广村,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一幢幢精致的民宿星罗棋布。龙广村是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偏僻落后、缺乏产业支撑的村落,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让龙广村一度成了“空心村”。2019年,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龙广村打造“水东乡舍”项目,让闲置农房“老宅重生”变身特色民宿。如今,“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龙广村的旅游特色,村子从“空心村”变成“旅游村”。
“没想到搁置多年的老宅子还能有新用途。”龙广村村民陈刚说,他将闲置的老屋交给“水东乡舍”打造成4间漂亮的民宿,每年每间民宿可享受最低1200元的保底分红,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虽然“水东乡舍”发展前景可期,但由于乡村旅游呈现季节性、周期性变化,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除去民宿日常维护成本,开展宣传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给公司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该公司财务人员廖莎说。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阳县税务局对该公司深入分析,筛选出其可享受的5项税费优惠政策,通过“开心税事·税呼中心”政策找人呼叫中台联系到廖莎,实现“政策找人”直达快享。
“多项税费优惠政策帮助我们渡过了资金难关。今年以来,公司享受税费减免6.47万元,税收红利的支持让我们打造‘水东乡舍’项目底气更足。”廖莎说。
如今的龙广村,水果、蔬菜、咸鸭蛋等特色农产品销售量日渐上升,刺绣、雕刻、蜡染等非遗文化产业也发展迅速,一条乡村旅游产业链逐渐形成。
“花”样经济别样红
在开阳县苗寨村,200余亩的金丝皇菊已经绽放。村民们精挑细选出硕大、金黄的金丝皇菊,分拣、烘焙、制作成品供应市场。
去年初,开阳县委县政府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在南江布依族苗族乡苗寨村打造以“特色乡村旅游+农业休闲游”为核心的农旅融合观光园——开阳·南江花谷。南江花谷采用“种植+观赏+加工”的一条龙经营模式,花季观赏期时作为景点,观赏期后便采摘花朵加工为各种产品。
“去年我们利用金丝皇菊制作的‘全菊宴’在农家主题餐厅成了热门菜品,加工后的菊花茶在市场上的反响也很好。”贵州醉美苗乡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雪梅介绍,“我们去年6月才营业,目前还在发展初期。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享受了12000多元的税费减免,给我们注入了发展的信心。”
据了解,为方便更多农企、农户了解政策、享受优惠,开阳县税务局与村委会、居委会和邮政网点合作,在城关镇、楠木渡镇等地设置18个乡村便民办税服务站点,配备办税电脑和税费政策宣传资料,并招募一批乡村税费志愿宣传员,辅导企业和群众使用电子税务局办理纳税申报、发票开具和社保费缴纳等税费业务。
“现在办税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在家门口求助,有不懂的政策,还可以向乡村税费志愿宣传员请教学习,真是方便!”南江花谷便利店老板黄大哥对乡村便民办税服务站点赞不绝口。
乡村要振兴,税务不缺位。开阳县税务局局长曹东表示,开阳税务将持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优化服务举措,进一步将服务触角向乡村延伸,找准抓实“税务服务+乡村振兴”的串联点,以更精准的优惠政策、更精细的涉税服务、更便捷的办税体验为乡村振兴注入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