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发展,从基层税务部门视角出发,笔者认为,应准确把握当前形势,稳步落实好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是不断提升基层税费治理效能。面对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民营经济亟须更新改造软硬件设备、促进专业性人才培养迭代、研发关键性技术。不断推进税费服务提质增效、落实税惠政策、提升基层税费治理能力意义重大。建议基层税务部门围绕区域产业定位和新赛道战略布局,做好“调研采集+帮扶收办”;细化综合税政调查研究,开展“产业链汇编+政策找企”;着力精细服务,做到税费事项“前置处理+加速办结”;完善风险闭环管理机制,做到“预警可控+弱化矛盾”。
二是持续探索“一企一策”精细服务。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发展前期主要采取“家长式”“集中式”管理决策模式,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很难在前期发展中完成管理蜕变,在规模化发展后往往又面临着管理架构、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的挑战。因此,建议聚焦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成立二三十年的民营企业遭遇的转型阵痛和现实需求,从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解决问题,一方面通过详细、准确、直观的政策辅导,帮助企业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结合前期经验,通过数据分析和供需匹配,为重点技术或重点生产企业恢复生产和扩大产能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逐步凝聚跨界协同共治合力。随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之间一体化不断推进,跨省经营民营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如何让省际毗邻“有界变无界”,深化税务协同联动“同圈更同频”是基层税务部门面临的课题。结合前期实践,建议探索跨区域税收协作新模式,如尝试在办税服务厅互设自助办税终端、引入“云端坐席”远程音视频异地指导、联合搭建跨区域“走出去”税企互动交流平台,在城市群间税务部门逐步实现办税服务厅通办、税务信息互认、人才培训共享,为跨区域联动提供税务方案。
总之,应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实质研究,注重提炼和固化经验成效。同时,应着力厚植基层征管基础,让税务人员担当善为更有动力。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嘉定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