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来,北粮南运工作进入高峰期,锦州港一派繁忙景象。近几年,作为东北陆海新通道的“桥头堡”,锦州举全市之力推动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全力推动跨区域联动、陆海联运、物流加速集聚。随着建设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地建筑企业到锦州施工,外埠企业报验税源管理难题逐渐显现。
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国家税务总局锦州市税务局与锦州市住建局、锦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数据共享协作机制,对外埠企业税收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自2022年8月数据共享协作机制推行以来,外埠企业在锦报验1.8万余户次,预缴税款1.65亿元,较以往有明显增长。
及时共享数据,掌握税源管控主动权
2022年5月,锦州市税务局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锦州域内外埠企业报验税源管理存在管理“盲区”——在日常税收征管中,税务人员只能依靠外埠企业自主申报信息获取工程合同内容和施工进展,相关信息与税收征管系统无法实时对接。由于外埠企业对政策理解程度不一、税务部门对工程结算进度信息掌握滞后等原因,税款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锦州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负责人齐兵介绍,针对这种情况,锦州市税务局与锦州市住建局、锦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数据共享合作机制,制作了涵盖招标交易类型、招标方、中标方三方面20项的共享数据需求模板,定期从合作单位获取数据。同时,锦州市税务局及时关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辽宁省·锦州市)对外发布的中标信息并进行统计整理,并将这两部分外部数据与企业的报验数据进行比对,精准锁定外埠企业来锦施工数据。
自数据共享协作机制建立以来,锦州市税务局共获取合作单位数据7200多条,精准锁定外埠企业来锦施工未报验疑点数据730余条,牢牢把握了税源管控的主动权。
实施分类管理,增强税源管理精准性
为进一步提升以数治税水平,规范市、县(区)两级税务部门报验税源管理的精准性和精确度,锦州市税务局采取“数据推送—分级核查—分类管理—及时反馈—重点验证”工作模式,按照工程项目所在地所属县(区)税务部门进行数据推送。税源管理部门根据工程规模与类型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及时跟踪工程施工进度及税款缴纳情况,实现报验税源全程闭环管理。锦州市税务部门同时组建市县(区)两级工程专员团队,在归集报验管理税收政策、制度、流程的同时,对报验管理行为作了相应规范。
锦州市太和区税务局征收管理股副股长刘静告诉记者,区局根据市局的工作方案,组建了工程专员团队,以市局推送的数据为依据,定期对辖区内准备施工和正在施工的外埠企业进行筛查,并以项目规模为标准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为每一户外埠企业配备工程专员,对企业实施“全税费种、全报验周期”监管。对于日常管理中发现的存在涉税风险较高的情况,区局会及时将情况反馈至上级风险管理部门或稽查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工作。
华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了锦州市女儿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2023年2月,项目开工后,按照中标金额(规模)、项目地点(属地),锦州市税务局将其列为“较大建设规模的项目”,并将信息推送至锦州市太和区税务局,要求纳入重点管理范围。锦州市太和区税务局工程专员团队成员主动电联企业办税人员李冰洁,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对报验登记、税款预缴等涉税事项办理流程及税收政策进行“一对一”辅导。同时,工程专员做好全流程管理,实时跟进项目进展,确保企业按政策及时足额预缴税款。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实现预缴税款累计约85万元。
线上线下辅导,提高纳税服务可及性
记者打开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辽宁省·锦州市)网站首页,在通知公告板块中,锦州市税务局将《致外埠企业报验事项提示告知书》置顶。打开《致外埠企业报验事项提示告知书》,外埠企业报验条件、报验方式、报验所需资料一目了然。
“在服务外埠企业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各项服务举措的可及性。”锦州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提升外埠企业税法遵从度,除了强化日常税收征管,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也必不可少。不久前,某建筑公司中标了锦州市一农贸市场项目,税务人员获取相关数据后,第一时间组织项目甲方、乙方召开调研会,在会上根据其项目特点为双方开展涉税辅导,指导乙方办理报验登记,并申报缴纳税款420万元。甲方和乙方对税务部门的及时服务点赞。
锦州市税务局对于外埠企业的服务,给远在河南的姜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几个月前,姜女士所在的企业承接了凌海市(锦州市代管县级市)的一个工程项目,按规定需要在锦州办理报验登记并预缴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由于企业在河南注册,日常经营管理也在河南,往返锦州距离远、成本高。得知姜女士办税需求后,凌海市税务干部主动远程辅导,帮助姜女士通过辽宁省电子税务局线上完成跨区报验登记,成功申报预缴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待在家里就能申报缴纳外省的税款,并且能一键申报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省了不少事儿。”姜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