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安徽省金寨县熊家河村,迎来了一场大雪,山路两旁,青松、翠竹与白雪交相辉映,宛如一幅雪墨丹青。
金寨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主要发祥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如今,这片红色热土在税务等部门的帮扶下,走上了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税务帮扶,演绎振兴路上“山海情”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视察金寨县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
作为红色老区的熊家河村,近年来交出了一份答卷——2019年143户49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5万元,人均收入2.17万元。
数据背后,是熊家河村从贫困到脱贫的华丽蝶变,是驻村税干和村民倾力投入、奋力拼搏的辛勤汗水,是税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真实写照。
冬至这天,村民何全义和老伴熊德惠正忙着做饭,烧水、择菜、清洗……何老告诉记者:“村里以前吃水只能通过蓄水坝引用山上未过滤的泉水,一到旱季和雨雪天吃水就发愁。现在,自来水直接通到灶台边,别提多方便了。”
对于熊家河村,我们或许不算熟悉,但提到它的驻村第一书记——税务干部刘双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最美公务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十年驻村经历,让她视村民如亲人。
针对村里用水难问题,刘双燕通过国家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与省水利厅多次协调争取,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铺设管道7000余米,解决了300余户村民饮水问题,同时她还从省水利厅争取到农村水价改革项目资金190万元,新建河堤200米、大堰3道,用水综合成本降低,农业灌溉、“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一股股“放心水”“幸福水”流进寻常百姓家。
饮水保障,汩汩清流润心田。道路通达,更是畅通了山乡血脉。
这天,农户张善余正跟在外工作的儿子视频通话,“家门口的泥巴路现在变成水泥路了,孩子你今年过年回来,可以直接把车开进院里……”
记者了解到,经过接续帮扶,全国大部分乡村主干道都被铺设成了硬装路,给农民出行带来极大方便,但有部分小村路还是泥泞不堪,特别是靠近山区的地区,以前的熊家河村便是如此。去年,在帮扶单位安徽省税务局的推动下,村里争取到乡村振兴局资金390万元,修建水泥路6.5公里、竹林道路2.7公里,实现了全村道路“户户通”,改善村民出行环境的同时更为“山货”出村提供了有利通行条件。
据了解,安徽省税务部门已连续选派212名党员干部驻省内各村帮扶,帮扶村299个,帮扶人口4.2万人。金寨县税务局扎根革命老区,共有84名税务干部参与259户脱贫户的联系帮扶工作,2022年以来已为结对帮扶村筹集资金近200万元,户均增收达3000元,为老区振兴激发新活力。
宜居宜业,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在金寨县熊家河村文化广场两旁,群山如屏、青松翠竹、植被茂密。
谁能想到,这个诗意乡村,过去是一个产业基础薄弱、文旅发展受限的地方。村民张经山清楚地记得:“随着一批批青壮年进城打工,村子成了‘空心村’。”
刘双燕到村后,和乡亲们一起依托大别山区的自然风光和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底蕴,将熊家河村打造成了如今宜居宜业、村民纷纷返乡创业、游客络绎不绝的特色乡村,红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成为当地党校教学点,熊家河村更是入选安徽省十大“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熊家河村的变迁,也正是税务帮扶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一个缩影。
漫步在熊家河村,记者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乡间里,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民宿;村道边,外地游客漫步赏雪观景;炉火旁,村民笑语盈盈话家常。在村民张功国回乡办起的兰花山庄民宿里,向窗外放眼望去,尽览村里山水风光。“这两天刚下完雪,来山里观景赏雪、品尝特色‘吊锅’的游客有不少,我们都忙不过来!”张功国介绍。
在兰花山庄民宿的乡村振兴农产品展台,以“红军菜、红军粮”和大别山野菜山果为主要特色的“红色熊家河大礼包”、葛根等特产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今年前11个月,“红色熊家河大礼包”销售额已达到90多万元,土特产变成了村民们致富增收的重要收入来源。
“熊家河村的这些特产都是原生态农副产品,品质非常好,每次我回城前发个朋友圈,就有同事、朋友托我带,多的时候一次能帮助村民卖出去几千元。”刘双燕说起这些事特别高兴。
对于熊家河村的未来发展,刘双燕信心满满。她表示,熊家河的“红色热土”“绿色山水”需要好好利用开发,她会和村民一起继续改善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文明乡风,以点带面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捐资助学托起山区孩子梦想
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振兴,教育振兴反哺乡村振兴,老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始终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多年来,从税务总局到安徽省局、六安市局、金寨县局,各级税务部门初心不改、与爱同行,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教育帮扶计划,关心和支持熊家河等老区教育发展,积极改善学校软硬件条件,给更多的孩子送去温暖、送去希望、送去成长圆梦的机会。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金寨县税务局的青年税务干部来到该县全军实验学校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税收普法课,以活泼有趣、轻松欢快的方式讲授税收知识,并向学校捐赠了电脑、书包等文体用品物资。
“是你们的热心帮助使我圆了大学梦。”“我将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的厚爱……”近日,熊家河村大一新生陈诺和大二学生鄢琛琛分别给中国税务报社写了一封感谢信。
今年8月,“爱在熊家河——税务助学筑梦前行”公益基金项目正式启动,中国税务报社与熊家河村签署协议,每年捐赠5万元,在熊家河村设立专项助学基金,开展精准助学,旨在激励村里的孩子们刻苦学习、争先创优。目前,已有包括陈诺在内的37名学生获得助学金,包括高中生8名和大学生29名。值得一提的是,熊家河村今年共有19名孩子考上大学本科。
另一位获得资助的学生张敖,今年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幸运的是,村里告诉我有一项税务助学计划,这令我开心又激动,这笔钱对我的家庭来说是雪中送炭。”张敖对来自中国税务报社的这笔助学金非常感谢。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未来。如今的金寨县全军实验学校,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图书馆应运而生,一批批优秀支教老师纷至沓来,乡村孩子的梦想在点滴关怀中播种、破土、茁壮成长……
“这些年的驻村经历让我体会到‘你跟乡亲有多亲,乡亲就跟你有多近’的深刻内涵。我会尽己所能发挥熊家河村的红色资源优势,让红色乡村焕发出促进产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让百姓越来越富,让乡村越来越美,让山里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走出去实现梦想。”采访最后,刘双燕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