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代表性作品
9月19日,“中国税务报”抖音号推出的短视频《国家统计局: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突破3万亿》,阅读量达11万。10月18日,“云南税务”微信视频号推出《金花说税: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有哪些?》短视频,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阅读量达到10.6万。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以研发结果为导向,激励的是企业的研发行为,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研发实力如何,只要其有符合条件的研发行为,就能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基于此,该政策的目标受众数量多、基数大、关注范围广。同时,该政策能为企业有效减轻税负,使其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有力地促使企业加快科技研发创新步伐。重视研发的企业,自然会对相关政策信息和解读比较关注。
近年来,国家不断优化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持续为纳税人送上利好。2023年,加计扣除政策多次调整,持续吸引着有关纳税人的注意力。特别是将所有符合条件行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并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使得企业有了更加明确的预期,有利于企业更加科学合理安排研发活动和资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同时,将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的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20%,激励方向更加凸显,优惠力度也更大了。此外,允许企业在7月份预缴申报时,就上半年发生的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即在原有10月份预缴申报和年度汇算清缴两个享受时点的基础上,再新增一个享受时点,将企业享受优惠的时点再提前三个月,为纳税人更及时地享受优惠送上更大利好。
从实操层面上看,研发费用的归集有一定难度。具体来说,如果企业在2023年度开展了多个研发项目,应当对不同的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按项目准确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准确区分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合理归集各项费用支出;倘若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划分不清楚,则不能进行加计扣除。
对于同时从事研发活动和非研发活动的人员,企业应对其活动情况准确进行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进行分配;对于同时用于研发活动和非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须对其具体使用情况准确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折旧费,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之间合理分配。
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后,税务部门可能会在后续管理工作中抽查企业的辅助台账和备查资料,如果企业不能按照各个研发项目分别核算、准确归集研发费用、按规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将可能被取消享受优惠的资格。基于此,企业应妥善制作辅助账,妥善收集研发项目计划书、立项决议文件、与研发相关的员工考勤表、材料领用单、设备使用工时等相关资料并留存备查。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大理白族自治州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