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试点税审协作 增强监管协同效应

2024年01月02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田江韬

2023年1月,在经过多次研讨和会商后,国家税务总局安顺市税务局与安顺市审计局联合制定并发布《安顺市税务审计协作运行机制(试行)》(以下简称《机制》),开始探索以“党建互建、线索互通、案件互办、信息互用、政策互助和人才互派”为主要内容的税审协作管理机制,以拓展税收共治格局,进一步增强税收监管和涉税违法行为查处效能。

记者近日从安顺市税务局了解到,自税审协作机制运行以来,税审双方共交互涉税数据和涉税疑点信息近60条;税务机关根据审计部门传递的信息线索,对相关企业开展风险核查,共征缴税费669.4万元,稽查部门立案查处涉税违法案件1起,征缴税款、罚款共116.52万元。此外,税务机关协助审计部门开展审计项目两个,通过与审计部门协作加强监管,相关单位共补缴税款及滞纳金20.5万元。

“六互”联动 构建协作体系

“安顺税务与审计部门携手,探索建立税务审计协作运行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中‘持续深化拓展税收共治格局’‘加强情报交换、信息通报和执法联动,积极推进跨部门协同监管’要求的一次制度机制建设尝试。我们遵照贵州省税务局试点计划,在加强跨部门协作、扩大税收共治‘朋友圈’方面进行探索,希望通过税务、审计加强监督协作,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互促共赢,不仅提升了税收监管和涉税违法查处的效率,同时也促进审计部门工作效能的提升。”安顺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民均介绍道。

据了解,《机制》由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协作内容、工作要求4方面内容组成,对双方开展协作的主旨、协作方式、目标要求等均进行阐述和安排。其中,在协作方式和内容部分,具体明确双方将在党建互建、线索交互、案件互办、信息互用、政策互助和人才互派六项工作中深入开展协作。

按照协作机制要求,安顺税审双方将加强信息交流与线索互通工作,在建立完善税审信息交互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制度,共享涉税信息数据,及时交换日常工作中收到的举报线索和发现的疑点问题。此外,双方建立数据联合分析制度,共同对纳税申报、税款征收、行政处罚和财务收支等信息数据进行研判,以便更加快速、精准地识别涉税疑点、发现企业核算和管理问题,提高审计监督和税收管理效率。

同时,《机制》对税审双方协作办案和政策互助方面的相关事项进行明确: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发现的重大涉税违法线索,及时传送税务机关,税审双方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案组共同实施调查;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如遇到涉税涉费疑难问题,税务机关派业务骨干提供政策和业务支持。

此外,双方还决定共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支部联学、定期组织专题培训班、召开业务经验交流会,以及根据工作需要“互派”人员参加审计和核查“实战”锻炼等多种形式,推动双方人才培养工作,使一线队伍中有更多精通税收业务和审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为确保税务审计协作机制有效运转,确保双方的规划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安顺市税务局、安顺市审计局共同成立税审协作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由双方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局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税务机关督察内审、法规、稽查和风险管理等主要业务部门担任成员单位,税务机关在督察内审部门设立协作工作办公室,作为税审协作工作的日常联络机构,税审双方抽调人员具体负责日常信息传送、沟通联络等工作。此外,安顺税审双方明确,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召开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疑难业务处理、协同办案等相关事宜。

“《机制》颁布后,税审双方信息交换、线索互传、政策支持和案件查办等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事项处理不仅规范,而且变得更高效。”安顺市税务局督察内审科科长杨启高说,“比如,按照规定,双方发现的问题线索须在2个工作日内提交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审查和登记后转交责任部门处理,并开始‘倒计时’管理,以此确保相关案件在30个工作日内得到查办并正式函复。”

密切协作 开展监督核查

协作机制建立后,由于畅通了信息交流通道,部门之间相关工作环节衔接更为紧密,税审双方在线索交换、政策支持、共同办案等工作上更为默契,协作成效逐渐显现。

不久前,安顺市审计局在开展医疗保障金项目审计时,发现医保定点医院安顺市某民营眼科医院在医疗耗材、人工晶体采购和发票取得等业务方面存在疑点,涉嫌虚开发票少缴税款,于是向税务机关移交线索。

安顺市税务局稽查部门收到信息后,迅速对该医院立案调查。检查人员首先对该医院进行实地核查,调取账簿等涉税资料,结合涉税数据和审计部门移交线索,对该医院与上游供应商——上海某生物公司的购销往来情况,及其资金流进行追踪调查。最终确认,该医院列入采购成本的22份发票并非上海公司所开具,而是从没有任何购销业务往来的广东省东莞市某医药公司购买而来。针对该医院接受虚开发票、虚增成本少缴税款的违法行为,安顺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对其作出追缴企业所得税106万余元,印花税5200元,加收滞纳金,处10万元罚款的处理处罚决定。

近期,安顺市审计部门对某职业学院利用国外助学贷款建设的学生宿舍楼工程实施专项审计时,发现项目施工方——某建设公司在工程项目结算时提供的金额为3600多万元的结算凭证存在疑点。审计人员认为,该建设公司工程结算不应提供打印的结算凭证,应提供正规增值税发票,该企业在发票开具和税费缴纳方面存在疑点,于是审计人员根据协作机制,将线索移交税务机关。

安顺市税务局高度重视这一线索,立即组织货物和劳务税科、企业所得税科、工程所在地税务征管部门与审计人员一起召开疑点分析会。参会人员分析了该工程的资金来源、施工状况和涉税业务等情况,对这张有英文的可疑打印凭证能否用于外资贷款工程结算、该工程结算施工款应使用什么凭证、该工程建设公司是否存在涉税违法行为,以及该工程建设使用的外国贷款的利息所得税应如何缴纳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

最终税审双方作出结论,该公司结算时出具的这张打印凭证属非法凭证,不能作为有效凭证进行项目结算。

由于该建设公司属于贵阳市税务局辖区管户,经与贵阳市税务局沟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安顺市税务局将该线索移交贵阳市税务部门,请当地税务人员对该建设公司的发票开具和税款缴纳等涉税行为予以核查。

“线索互通、资源共享,案件共查,税务和审计部门密切协作,起到了‘1+1>2’的工作效果,既规范了企业核算行为和涉税业务,及时查处涉税违法行为,同时也有力维护了经济社会秩序。”安顺市审计局财政监督审计科科长张明彪对这次税审协作记忆犹新,“审计人员发现企业工程结算凭证存在疑点后,仅打了一个电话,税务部门就组织召开线索研判和企业问题分析会,结合税收法规,逐一研判疑点问题,并迅速作出结论,使该项目的审计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形成合力 扩大监管视野

安顺税务、审计两部门紧密协作,不仅增加了信息线索资源、增强了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效能和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能力,而且通过紧密合作、同步调开展税务核查和企业审计,也强化了对经营主体的法治宣传、业务辅导等工作,增强了服务能力。

据了解,以协作机制为纽带,安顺税审双方在对经营主体业务状况、涉税信息等进行共同分析后,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联合开展现场审计和税务核查等工作,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同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剖析讲解等方式向企业人员开展税法宣传。此外,按照企业所属行业和经营特点,向其开展针对性税费优惠政策宣传和涉税业务辅导,帮助企业掌握税费政策,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以此提高征管服务水平和税法遵从度。

“没想到,这次税务人员和审计人员一起来帮我们梳理账目、检视核算业务和财务管理规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发现一些财务日常核算中的不规范行为和风险点,规范了经营制度,堵塞了管理漏洞。同时,税务人员还为财务人员辅导发票管理、个税申报操作等业务要点,并对税费优惠政策享受等问题作了详细讲解。他们的工作太到位了,为他们点赞!”提起前段时间税务和审计部门共同到企业“排险”这件事,安顺某投资公司财务部副部长梁爱萍感慨道。

身处征管一线的税务人员,对于税审协作后带来的变化,也颇有感触。

“税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加强协作后,由于审计部门不时会传送一些疑点信息或涉税违法线索,感觉我们在企业征管和核查等工作中像是多了一面‘雷达’。发现和识别企业涉税问题的渠道更多了、扫描范围更宽了,企业风险核查和稽查等工作相比以前也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安顺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局长张弘说。

据了解,为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持续提高监督检查水平,按照计划,安顺市税审双方除共同举办业务培训活动外,还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互动培训方式,加快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审计部门实施审计、税务部门开展内部层级审计工作过程中,互派业务骨干参与进行交流学习;税务机关开展税收核查、行业风险排查和执法督察等工作时,审计部门派员参与,了解学习核查知识和账目核查技巧等。截至目前,税审双方已组织开展针对性业务培训5次,20多名税审人员参加了学习;互派人员开展交流学习10人次。

贵州省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冯绍伍表示,安顺市税务局与审计部门通过探索建立税审协作机制,有效整合部门资源,使部门间合作更为紧密,不仅拓展了税收共治“朋友圈”,有效扩展了税收监管信息源,而且提高了内控管理和税收征管服务能力。下一步,在总结安顺税审协作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贵州税务将在全省范围内探索推广税审协作机制,以进一步拓展贵州税收共治格局,提升贵州税务的征管服务能力,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