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警携手园区普法

增强防范意识 远离涉税骗局

2024年01月02日 版次:06        作者:本报记者 贺艳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七稽查局、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局组织税务人员和公安干警到重庆涪陵高新区新能源科创产业园,举办内容为“增强反诈意识 远离涉税骗局”普法宣传活动,为园区20家企业26名财务人员开展税法宣传,讲解反诈骗知识和如何加强企业、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增强企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助力企业发展。

宣传活动中,重庆市税务局第七稽查局综合科税务人员张瑶通过剖析分析真实涉税案例的形式,对企业日常经营中在资金往来结算、低价销售、股权转让和发票接收开具等6类业务方面经常出现的涉税风险和如何防范应对进行讲解。同时,就企业人员身份信息被冒用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发现后如何妥善处理等内容作了针对性说明,以增强企业财务人员防范涉税风险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网购商品和扫描二维码时,如果不提高警惕,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被不法人员冒用从事违法活动。”张瑶介绍说,个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主要有四种情况,即“被申报收入”“被入职企业”“被办税授权”“被注册企业法定代表人”,发生这些情形会给信息被冒用的当事人带来信用受损等危害。例如,个人身份信息被不法人员冒用注册公司后,不法人员通常会利用所注册的企业从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非法活动,信息被冒用的当事人,不仅个人信用会因此受损,情节严重的甚至还会有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因此,大家在平时网上购物、扫描二维码和填写一些网上表格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张瑶说。

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局民警周萍则向企业财务人员介绍了不法人员针对企业采取的电信诈骗手段,并讲解日常工作中如何甄别电信诈骗、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等知识。

“为助力企业发展,国家发布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不法分子可能会冒充财税部门,以帮助享受优惠、申领退税等名义进行诈骗。”周萍提醒财务人员,不法分子还可能以冒充领导要求转账、佯称对企业开展业务检查等为由实施诈骗,因此企业要增强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及单位信息,以防被骗子掌握实施精准诈骗。如果发现被骗,应立即拨打110对账户支付业务进行冻结,尽可能挽回损失。

“现在不法人员挖空心思盗取企业和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等违法活动,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招。这次税务和公安部门联合举办的普法宣传活动,讲解的内容挺实用,对于增强个人和企业的防骗、反诈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很有帮助。”重庆卡涞复合材料公司财务人员费哲说。

重庆市税务局第七稽查局、涪陵区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强化部门协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结合的方式,针对企事业单位、学生等不同经营主体和社会群体持续开展普法宣传,增强相关主体、人员的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