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总对总”思路,做细“点对点”服务

2024年01月05日 版次:08        作者:王媛 徐鑫冶 岭之南

最近,记者到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该公司财务部部长王瑾正在对照一份个性化服务手册,核对企业各项涉税指标。王瑾告诉记者,这份手册是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专门向他们公司提供的。在这份个性化服务手册中,不仅梳理了可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而且提示了企业关注的资产损失等涉税事项的处理建议,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有助于企业降低涉税风险。陕西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局长王辉介绍,目前,陕西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正在按照“总对总”思路,持续做细“点对点”服务,初步形成了一些工作成效。

夯实“总对总”服务基础

像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往往具有跨区域分布、跨行业经营、集团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等特点。这些大企业生产规模大、购销业务量大、生产经营流程长,业务较为复杂多样,在税收政策适用方面可能会遇到更为复杂的问题,对纳税服务也有更高的需求。“在很多时候,我们整合税务系统内资源直接与企业总部对接解决涉税问题,会更加高效。”王辉说。

一些总部在陕西的大企业,往往会在甘肃、宁夏、内蒙古、四川和河南五个省(区)设立分支机构,或者与当地企业有较多的业务往来,因此跨区域涉税事项也相对较多。基于此,陕西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牵头与上述五个省(区)税务部门签署《陕甘宁蒙川豫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合作框架协议》,丰富合作内容,通过联合推出智能化服务、联合开展集团税收遵从整体性评价、联合开展调研分析等事项,提升对跨区域大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在陕西省内,总部设在西安的大企业相对较多。为了进一步夯实“总对总”服务基础,西安税务部门持续深化跨区域协作,积极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携手咸阳、铜川、渭南、杨凌示范区税务部门,共同签署《西安都市圈税收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一横三纵”大企业“一体化”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对6300多户大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有效化解跨区域涉税争议。

落细“总对总”服务举措

基于“总对总”服务管理机制,税务系统内部的合作更加密切,税企之间沟通渠道比以往更为畅通。在这一前提下,大企业可以结合业务实际提出涉税诉求,税务部门则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和信息网络对企业涉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一份个性化服务手册,由税务管家推送至企业。成功推送后,陕西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会持续跟踪企业对个性化服务手册的评价和反馈,不断优化完善手册内容。

据了解,通过陕西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的统筹安排,陕西省各级税务部门积极行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落细“总对总”服务举措。其中,榆林税务部门采用“定期画像—总总沟通—自查辅导—风险反馈”的管理模式,落实“总对总”服务管理机制,针对大企业特殊税务风险事项,通过事先裁定、预约定价安排等事前措施增强企业税务处理的确定性。宝鸡税务部门则打破传统模式,建立“省市集团、市县集团”两个层级的联系沟通机制,整合税企资源,提升对接层次,明确重点事项和工作流程,建立事前沟通、事中辅导、事后反馈的管理模式。

在具体服务过程中,渭南税务部门建立了“一对一”服务管理机制,利用税收大数据为大企业精准画像,全面梳理企业可享受的税费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并提供政策辅导和风险提醒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降低涉税风险。汉中税务部门组建“税援团”专家团队走进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大企业,开展“问需·送策·解难”的定制服务。

呈现“总对总”服务成效

据统计,陕西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以“总对总”服务管理机制为依托,建立健全“一企一策”服务机制,针对全省大企业特殊税务风险事项,累计开展“总对总”沟通80余次,化解重大涉税争议32个,向企业推送税务风险防控建议1400余份,帮助大企业防范涉税风险点2600余个。

记者了解到,陕西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基于“总对总”思路提供的一系列个性化服务,获得了大企业普遍好评。作为一家千户集团企业,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个性化服务的受益者。在该企业总裁李磊看来,税务部门建立的“总对总”服务管理机制,有效畅通了税企沟通渠道,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防范涉税风险,推动企业做好内部税务管理工作,实现健康发展。

对此,陕西隆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税务总监黄佳骏深有同感。他说,在“总对总”服务管理机制下,企业涉税诉求协调层级更高、反应更快、力度更大。而以此为基础的“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则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解决复杂涉税问题的效率,增强了涉税问题解决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王辉表示,下一步,陕西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将以助力大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为目标,深度剖析企业集团组织架构、经营模式、行业分布、业务流程等特点,聚焦大企业在税务风险防控、税收政策辅导、集团纳税信用管理等方面的个性化诉求,在“总对总”服务上精益求精,用更实的举措带给企业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