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中国税务报网络报搜索框中输入我的姓名和起止时间,会出现满屏幕的标题、文章,给我带来满满的收获感。
一篇篇由我采写、编辑的稿件,依次从眼前划过,牵拉着当时的事、当时的人,勾勒出过往时光里一个个难忘的片段。
在2023年采写、编辑的众多稿件中,痕迹最深的,莫过于2023年的全国两会报道。
痕迹之深,在于起初的“跌宕起伏”,在于过程中相遇的“高光时刻”,也在于此后的“满怀感悟”。
事情还要从2023年2月20日19:01说起——那是一个周一的晚上,我接到了领导的电话:“咱们今年政协的采访‘升舱’了!”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最近几年的两会报道,记者们都是线上“跑”会,只能通过电话、邮件或视频连线的方式和代表委员沟通采访。“升舱”,是今年部分媒体获得的特殊待遇,意味着采访从线上转为线下。
而在此之前,我刚刚经历了一次意料之外的“登机”,原本没有两会报道任务的我,临时地被安排上会。从不上会到上会,从线上“跑”到线下跑,让我不禁感叹:“这次两会报道,也太跌宕起伏了吧!”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更大的意料之外还在后头。
3月4日,3月7日,我先后参加了两场“委员通道”。令人惊喜的是,在每一场“委员通道”上我都遇到了“税”。
在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介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时,特别提到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政策的精准实施所发挥的良好作用。在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专门谈道,减税降费让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真切感受到支持和帮助。
在“委员通道”——万众瞩目的场合,各种“税”事被如此郑重地提及,身为税务记者,在现场,那种突如其来的惊喜和自豪,难以名状。不自觉地,自豪化为写作的动力,变成见诸报端的一篇篇文章。
3月11日下午,最后一场“委员通道”,我和同事提前1个多小时便来到了现场,想要抢占一个有利位置。
这次会有哪些委员亮相通道,回答谁的提问,带来怎样的讯息?所有人都充满了期待。
(下转B2版)
(上接B1版)
14:05,采访正式开始。“下面有请第二组委员上场。”主持人的话音刚落,视线之中就出现了熟悉的“税务蓝”。
这是自2018年全国两会开设“委员通道”以来,“委员通道”上第一次出现税务干部的身影。站在第一排的我,高高举起了手。
“有请第一排穿淡紫色衣服的记者提问。”主持人点到了我。那时那刻,真真切切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深吸一口气,自报家门:“我是中国税务报社记者……”随后问出了税收视角的问题。
中国税务报社,随着央视的现场直播,被数以亿计的国内外观众看到、听到、知道。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范扎根生动形象、接地气的回答,再次让税收话题得到广泛传播。报社第一时间发布的范扎根委员问答视频,抖音上当日播放量就达到360多万次。
那几天,因为这场直播、这条视频,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看着手机里新朋旧友发来的一条条信息,我深知,这样的“高光时刻”,不只属于我一个人,而是属于所有人,它是集体的光芒和荣耀。全国两会召开那几天,从社领导到普通编辑记者,从纸媒到新媒体,加班加点是常态,加到凌晨三四点钟也是常态。每一期版面,单是版式就要做好几个,字体、字号、颜色、摆布方式,处处细细斟酌;每一条视频,剪辑、修正、审核,争分夺秒又不放过一个细节……正因为幕后无数人默默付出,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前方的报道才会被看到、被传播、被关注,我才拥有了这样一段难得又难忘的经历。
此刻,再次回忆起当时的点滴,感慨之余更是满怀感激。借此短文,真诚道一声感谢,谢谢背后默默提供支持帮助的每一个人,谢谢你们,期待着2024年我们一起出彩,在更多重要场合、重要时刻,传出更多《中国税务报》好声音。
(作者:中国税务报社记者、编辑)